一张泛黄的身份证照片,承载着金平县大寨乡大都马村83岁李爷爷对时光的无限追忆。当驻村工作队员架起相机,老人颤抖着牵起老伴的手,布满皱纹的眼角泛起孩童般的笑意——这是金平县大都马村“关爱一老一小,光影定格夕阳红”公益行动中的温情一瞬。随着首批冲洗好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这场以镜头为载体的民生服务,正在滇南边境小村书写着乡村振兴中的温情注脚。
“上次正经拍照还是换身份证那会儿,头发都没白全呢。”81岁的陈奶奶抚摸着褪色的证件照,道出村里留守老人的集体心愿。大都马村60岁以上留守老人中,超七成从未有过除证件照外的正式影像。山高路远、行动不便,让老人们与县城照相馆的距离成为难以跨越的鸿沟。“就想留个念想,让孩子们知道我们老两口现在啥模样。”陈奶奶说出了老人们深藏心底的朴素期盼。
为圆老人“拍个全家福”的梦,大都马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创新打造“移动照相馆”服务。3月初,工作队扛着设备走进农家小院,老人们纷纷翻出压箱底的新衣,让家人梳好银发端坐镜前。“阿弟,这件衣裳我过年才舍得穿。”78岁李奶奶的喜悦溢于言表。镜头里,陈爷爷突然牵起老伴的手,这个定格的瞬间让老人湿了眼眶:“结婚照之后,再没这样牵过手……”
当王奶奶接过装裱精美的照片时,布满老茧的双手反复摩挲:“等孙子过年回来,要摆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为让影像发挥更大价值,工作队同步启动“时光档案室”建设,将老人影像数字化保存。更令人期待的是,这项服务正向留守儿童延伸,通过结对拍摄成长照、开设暑期摄影课堂,让祖孙两代的影像在时光长河中对话。“我们要用镜头架起亲情桥梁,让每份思念都有处安放。”驻村第一书记张伟说。
随着快门声声响起,这个边境小村的幸福年轮被永久镌刻。金平县正以“小切口”服务撬动民生“大幸福”,让乡村振兴的温暖阳光照进每个家庭,在时光流转中续写永不褪色的温情篇章。(通讯员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