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浇灌、用制度守护,让版权之树在云岭沃土深深扎根,人们将见证这片土地上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创新创造的旋律高扬,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云南展区精彩亮相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云南网记者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10月16日至18日,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云南展区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版权花开彩云南”为主题,用“版权之花的生长”生动讲述云南版权故事,14家文化企业携版权作品集中亮相,从版权管理、保护、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展现云南版权丰硕成果。
版权,是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源。版博会作为国家版权局主办的我国版权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国际性、国家级专业博览会,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本届版博会集中展示全球版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成果,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版权工作历史性成就。而在这幅全景画卷中,云南展区以其特有的魅力,彰显出云南版权在价值转化中赋能云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云南文化强省建设,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云南版权之花的绚烂绽放,离不开政策土壤的持续滋养与制度篱笆的精心构筑。近年来,云南相继印发《云南省版权行政执法监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版权执法和保护的权责边界。通过联合多部门建立网络侵权案件集中查办机制,年度查办的版权案件数量从2021年的39件显著增长至2024年的113件。刚柔并济推进版权保护的“组合拳”,如同精心修筑的渠网,让创意的活水沿着法治的河床自由奔涌。
每一件登记作品都是文化传承的“数字户口”,每一次版权交易都是价值转化的“市场鹊桥”。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催发云南版权服务向新向智,为版权价值释放提供了重要支撑。遍布16个州(市)的56家版权服务工作站星罗棋布,版权登记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推动作品登记量实现从2018年322件到2024年17万件的惊人跨越。数字的增长只是表面,而在这背后则是建水紫陶、彝族刺绣等传统瑰宝在现代版权体系中新生,更是创新创作热情的持续绽放。
版权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近年来,云南通过启动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创建活动,共培育全国版权示范单位7家、示范园区4个。建水县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版权深度融合的典范;2023年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现场签约金额达1.8亿元。云岭大地上,版权之花已然结出累累硕果,更捕捉着版权赋能产业发展的无限生机,加速繁育生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建水紫陶的千年窑火到彝族刺绣的时尚蜕变,从《风从云岭来》的影视创作到AI数字人的科技探索,版权让传统与现代在云岭大地上和谐共鸣。用创意浇灌、用制度守护,让版权之树在云岭沃土深深扎根,人们将见证这片土地上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创新创造的旋律高扬,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