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云南 山居秋暝|新霞客·旅居记

来源:云南宣传网 2025-09-30 09:17:00 【字体:

  编者按:约400年前,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徐霞客在云南忽然放慢脚步,在山水间解锁悠然模式,并留下了25万字的《滇游日记》,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写下最早的注脚……走他走的路、吹他吹过的风,作为新霞客旅居云南的你,是否也会惊叹于云南的独特魅力,是否也会遗憾于徐霞客不曾看到的云岭新景。而今日之云南又与往日之滇景,有哪些不同?不妨通过一段古今对话,共同探寻云南穿越时空的魅力、亘古绵长的文化和焕发新生的活力。

云南发布、云南网联合推出“新霞客·旅居记”系列报道,通过“新霞客”视角,用霞言霞语全新解锁花艳、茶香、节欢、食美等N种心动的理由,带领广大网友感受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当云南的云随着秋风游移时,蓝天更加澄净透亮,群山也悄然披上秋日的盛装。缕缕金风拂过苍洱,鸡足山的云海与山峰用殷红的霞光点染满山碧树,昔日徐霞客行过的山道上又留下了四百多个秋日与无数旅人的足迹,玉龙雪山之巅的灿金与林木深处的墨绿在秋风中交融,蓝月谷的湖水盛满了整个季节的斑斓,西山展开了秋日的长卷,行走在太华古道上的每一步都有秋光碎裂的脆响。此时启程,不仅是为了一抒登临绝顶的豪情,更是赴一场与山川的温柔之约。

苍洱之间的鸡足山,是百年前徐霞客之行的终点,而百年后的此时,鸡足山逐渐褪去夏日的苍翠,换上了热烈的秋色。秋风穿林间传出的簌簌声响诉说着四季流转、百年一瞬的故事。满山林木要么已经披上满枝“烈焰”,要么依然绿意盎然,游人仿佛进入了一幅斑斓的画卷,色彩搭配随性却不失和谐。

穿行在山中的“霞客古道”上,阳光穿过枝丫洒下一路光斑,陪伴着游人前行,而路边的青苔和野草却在不经意间用叶子拽住匆匆的脚步。不必刻意追寻徐霞客当年的足迹,每一个行走在此的人都是“新霞客”,每一条走过的路都是“霞客新道”。

大理鸡足山。图源:“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

趁着夜色仍浓时开始爬山,便能在登顶时欣赏到缓缓升起的朝阳,殷红色从太阳上流淌而出,染红了周遭的云海和天际,也染红了鸡足山的山巅。

大理鸡足山。图源:“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

当太阳完全升起后,极目远眺,四周是翻涌的洁白云海,浓雾还在群山之间徘徊;俯瞰脚下山峦,原来朝阳的红已从云雾上溅落,浸透了山中的林木。

 

从弥漫着桂花香的古城中偶然抬头,只见玉龙雪山静卧在秋日的蓝天下,一碧如洗的天空使得雪山越发皎洁,同时也向游客传递着消息:明天宜赴一场雪山的邀约。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天际时,白色的雪山染上了金黄。此时正是一年中“日照金山”最为璀璨的季节,辉煌的阳光像金纱一样飘落在山顶,与皑皑白雪互相映衬,成为秋日的一抹灿金。

玉龙雪山。杨寿福 摄

行至雪山脚下,放眼望去一片色彩斑斓。金黄的银杏、赭红的枫树、墨绿的松林层层叠叠,倒映在蓝月谷清澈的湖面上,当秋风在湖面拂起层层碧波时,清晰的镜面瞬间变成了未干的画布,颜料流淌间写尽了浓郁的秋意。

丽江蓝月谷景区。杨寿福 摄

一路上行,沿途的草甸泛着柔和的金棕,溪流蜿蜒穿过,牦牛在其中悠闲踱步,阳光洒落在它们厚实的皮毛上,反射着温暖的光芒。历经了一整个热闹的夏季,此时的雪山仿佛突然静了下来,天地间唯有秋风轻轻哼唱着一支时光的歌。

 

昆明市的西山,素以雄、险、秀、幽的瑰丽山色享誉滇中,徐霞客当年更是在此留下佳作《游太华山记》。

当双脚踏进山中时,清凉的山风夹杂着林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漫步太华古道,两侧参天的树木逐渐染上了黄色、红色与褐色,落叶如地毯般铺满石阶,行走在上面的每一步都能听到噼啪脆响。继续前行,明黄的银杏叶掩映着红墙青瓦,风起时黄叶翩跹,落满千百年的青石砖瓦。

西山龙门。图源:“昆明文旅”微信公众号

攀登至龙门,在千仞峭壁之上极目远眺,烟波浩渺的滇池和秋日蓝天仿佛融为一体,粼粼波光在秋日晴空下闪烁,船只在水面上留下长长的白痕。当夕阳渐渐西沉时,脚下的西山、滇池被染成了一片金红,而天边归林的群鸟和水天相接之处亮起的城市灯火则为这幅秋日长卷写上注脚。

西山龙门日出风光。杨峥 黄兴能 摄

沿着登山步道一路下行,路途的终点是热闹的茶马花街。洋芋饼中裹入碧绿的茴香,放进热油中煎炸,香味一瞬间就飘了老远,肉串上的油滴落在炭火中发出“滋滋”的声响,豆腐在烤架上逐渐膨胀……饱餐一顿后,在街上闲逛,旧书店中灯火辉煌,整齐排列的旧书散发着属于时光的独特气息,等待着与谁的相遇或是重逢。

  旅居小tips

秋季山上与山下景色虽好,但气温也各不同,请注意穿着保暖的衣物,和方便登山的鞋哟!

 

统筹:浦美玲 王晓洁

策划:曹璐 沐旭 翟芯冉 包涛 杨昊 赵娟

视觉设计:姚振 潘思颖

撰文:翟芯冉 朱怡瑾

音频:刘馨玙 杨照峰

编辑:郭晨泽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