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节”拍共此时|稻花飘香,云南邀你吃新米

来源:云南宣传网 2025-09-29 10:18:09 【字体:

编者按

当泼水节的水花溅起阳光,当阔时节的酒歌唱醉群山,当龙舟的鼓点激荡江河,当中秋的月光照亮你我……节庆,是山河的节拍、记忆的密码、情感的纽带。在云南,每一次欢庆,都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每一段歌舞,都在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诗篇。

山河同歌,节庆共舞。云南网、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云南宣传网、云南文明网、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推出专栏《山河“节”拍共此时》,通过创新视觉、融媒表达,记录各族儿女共筑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共绘和美篇章的生动实践。

当晨雾漫过云岭群山

稻田泛起金黄的涟漪

风中飘来新米的清香

……

快来云南

与山川共舞,与稻田同歌

一起解锁新米节

藏在稻香里的民族DNA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丰收喜庆、品尝新米的传统节日。

云南气候多样,谷物成熟有先有后,因而各地区、各村寨过节的时间各不相同。这种“错峰过节”的方式,让丰收的喜悦贯穿整个云南的秋天。

打新谷、扬新谷、尝新米、庆丰收,新米节传承着“颗粒归仓、感念天恩”的农耕智慧,延续着中华民族“敬天惜土”的文化基因。

“种”在心里的文化根脉

新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崇尚自然、感恩万物的古老智慧,也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临沧市耿马县傣家女孩挑着竹箩迎丰收。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清晨,云岭儿女以隆重的仪式迎回“新谷”,一把把金黄的稻穗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打新谷、舂新米、煮新饭,人们在辛勤劳作和共同分享中,传递着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

“拉木桥”活动。图源:沧源融媒

“拉木桥”是节日中一项极具代表性的活动。各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齐心拉动象征吉祥的木材,架起通向幸福生活的美好之桥。

夜幕降临,点燃篝火,木鼓声、芦笙声渐渐响起。人们围火起舞,举杯共饮,用歌声和欢笑与天地万物“对话”,共庆丰收喜悦。

这份深植于血脉的仪式感,早已成为中华儿女敬畏自然、传承文脉的生动见证。

把新米煮成“家的味道”

新米节期间,美食都与米息息相关。

新米粑粑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摄

舂新米粑粑是节日的传统活动。人们合力用木棒反复捶打蒸熟的糯米饭,直到米粒融合成团。舂好的粑粑软糯可口,满是米香。

“吃新米”则是节日的核心。新脱壳的米粒晶莹清甜,蒸煮后散发独特香气,每一口都是对丰收的回味与幸福的期盼。

鸡肉烂饭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 摄

“鸡肉烂饭”无疑是新米节最不能错过的美味。乌骨鸡与籼米小火慢炖,米粒吸饱鸡汤,肉质酥烂,配以芫荽与野生香蓼提香,入口鲜美醇厚,蕴藏着“鸡肉化作饭,饭里长出肉”的古老饮食智慧。

食物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人们因味觉而相连。

一碗一筷,一滋一味,都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联系。米以各种形态化作餐桌美味,并承载着中华民族共享的味觉记忆与文化情感。

去邂逅最治愈的秋天

云南的慢生活,藏在云海稻田之间。

西盟云海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摄

秋季的云南,天高气爽,色彩丰富,连绵的稻田在云雾间若隐若现,人们伴着朝霞和落日漫步,看山川、看云海、看村寨,感受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宁静时光。

新米节可不只是“干饭”,更是一场能走进去的“稻田漫步”。

西盟县城区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摄

清晨,沿着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龙潭的栈道漫步,看晨雾绕群山;午后,去龙摩爷圣地看千年崖画;黄昏时分,看稻田在夕阳下铺成金色绸缎,仿佛置身仙境。

和村民下田割稻子,体验舂新米,做一碗鸡肉烂饭,住进推开窗就是稻田的民宿,沉浸式当一天“新农人”。这份远离喧嚣的宁静与淳朴,足以治愈所有疲惫。

云南丰收画卷。吴再忠 摄

这个秋天

诚邀您来到云南

循着新米的清香

走进金黄的稻浪

让脚步慢下来,让快乐满起来

和我们共赴一场关于丰收的约会

 

策划:浦美玲 段琪宇

统筹:何沐 李斌 赵家琦 杨景涵 王波

视觉设计:何沐

撰文:杨景涵

视频记者:马其林 陈卓

视频、动画制作:王梓澜 丁瑞

部分资料来源:云南发布、沧源融媒、西盟融媒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