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云南,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
当旅行被重新定义,云南不再是“景点打卡地”,而是让390万人“住进生活”的旅居天堂。人们踏遍三迤大地,在雪山脚下种下理想;推开傣家竹楼,澜沧江晚风吹来创作灵感;荡开一壶普洱,像是喝下整片原始森林的故事……
在这里,旅居者不仅找到了诗和远方,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属。这里的每一片云都裹着山歌的悠扬,每一缕风都藏着茶咖的醇香,这里的一切都在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网将从历史纵深、民族文化、地理奇观、生态密码、气候诗学等多个维度,解码旅居云南现象的深层逻辑,探寻其跨越时空的共鸣点,聊聊旅居云南的独特魅力、发展故事、未来前景。
11月30日,2025上合昆明马拉松将在滇池畔鸣枪起跑。
十年时光里,越来越多的奔跑身影汇聚彩云之南,来自全球的参赛者不仅用脚步丈量着这座高原城市,更在奔跑中感受着“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独特魅力。它是体育精神与“上海精神”完美融合的体育盛事,也是云南省、昆明市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的文化盛事,也是观察云南以特色马拉松赛事助力提升旅居魅力的绝佳窗口。
当马拉松遇上云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块“体育旅居”的金字招牌,又将如何越擦越亮?

2024上合昆明马拉松鸣枪开跑。高吴双 摄
体育赛事的旅居价值裂变
上合昆明马拉松创办于2016年,每年与跑者双向奔赴。2016年12月17日9时,1.6万名跑者从海埂会堂出发,迈出上合昆马的首段征程。2024年,参赛规模扩大至2.6万人。数字背后,是体育流量向旅居经济的有效转化——据测算,仅住宿、餐饮、交通三项,每位外地选手在昆平均消费就超过3000元,是普通游客的1.5倍。

2024上合昆明马拉松现场。图源:新华网
更妙的是,昆马巧妙地让赛道变成了“移动的云南会客厅”。跑者沿着滇池一路向西,西山睡美人近在眼前,民族风情触手可及。这种“人在画中跑”的体验,让赛事本身就成为最好的旅游推介。

上合昆明马拉松(资料图)。图源:“云南省体育局”微信公众号
马拉松的“流量”如何变“留量”?关键就在“体验”二字。2025昆马期间,石林彝族自治县推出“燃情昆马·乐享石林”13天系列活动,涵盖文化演艺、体育赛事与互动体验——跑者穿梭在奇峰异石间,耳边是彝族撒尼人的情歌,完赛奖牌设计成阿诗玛头饰造型。这正是云南特色马拉松的独特之处——它不只是跑步,更是一种文化体验。
这样的赛事,谁不想来第二次?
从赛事到旅居的体验重构
如果说昆马是引子,那么云南发展体育旅居的底气何在?云南体育旅居的内涵,正经历着从“在云南比赛”到“为体验而旅居”的深刻变革。
天时地利,独一无二。云南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最佳高原训练带。数据显示,每年超60支国内外专业运动队在此集训。在昆明呈贡,由精英运动员贾俄仁加带领的“东羚高原马拉松训练营”于2025年7月中旬再次热闹启航。在昆明西山,来自山东的越野跑精英运动员迟令杰成立“寻野户外越野跑训练营”,为那些需要突破成绩的运动员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训练场地和交流平台,不断吸引着上海、新疆、浙江、甘肃等地的运动爱好者在此驻训。这些训练营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更促进了各地跑者间的交流与合作。
而“四季路跑”模式的成熟,则进一步拓展了体育旅居的时间维度。依托全年300天以上“四季如春”的户外气候优势,曲靖打造出全国首个地级市系列路跑IP——云南曲靖四季跑:春季以“曲靖罗平马拉松”伴油菜花海开跑,夏季以“10公里精英赛”享清凉竞速,秋季以“会泽村跑”庆丰收喜悦,冬季以“乌蒙之巅越野挑战赛”沐暖阳驰骋。同时,曲靖配套推出旅游优惠政策与特色线路,形成“体育+文旅商贸+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N”的融合发展模式,切实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经济增量。这种“月月有赛事、季季有主题”的布局,有效破解了传统旅游的淡旺季瓶颈,使“为一场赛,赴一座城”成为常态。

2025曲靖罗平马拉松。张雯 黄兴能 摄
“体育+”的无限可能
云南体育旅居的外延,正通过“体育+”模式不断拓展边界。
“体育+文化”是最显著的特色。大理洱海湖畔的马拉松,跑者可远眺苍山积雪;丽江的赛事穿梭于古城街巷与雪山远景之间;西双版纳的越野跑则浸润着傣族风情。这些深度融合地方文化的赛事设计,让跑步变成了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被誉为“马拉松女神”的马拉松运动员焦安静,已在丽江安家,从赛事参与者转变为“新丽江人”。她每年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留在丽江,在玉龙雪山脚下奔跑,早已成为她的训练日常。同时,她也积极参加云南各地的马拉松比赛,构筑起自己独特的高原训练与生活模式,也斩获了许多大型赛事的奖杯。当大众看到世界冠军都在这里训练,“跟着冠军来训练”自然成为最具说服力的广告。这种专业背书为大众体育旅居提供了强大吸引力。
“体育+健康”则抓住了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趋势。云南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将体育赛事与康养度假有机结合。保山腾冲的马拉松赛事与温泉疗养结合,普洱的越野跑配套茶山养生体验,满足着现代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体育+产业”的集群效应。一场大型马拉松赛事直接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同时,更间接促进了运动装备、健康食品、培训指导等相关产业发展。在云南,已初步形成以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为核心,辐射赛事运营、体育旅游、康复理疗等环节的产业链条。

2025弥勒半程马拉松。孔德云 摄
如何擦亮体育旅居的金字招牌?
云南体育旅居的发展,已从运动员的“情有独钟”走向爱好者的“趋之若鹜”。但要真正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仍需在多方面持续发力。
特色不能丢,服务要跟上。避免千赛一面,深挖每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关键。同时,专业化的赛事服务、完善的配套设施同样重要——跑者既要惊艳于风景,也要满意于服务。楚雄的彝族赛装节马拉松、红河的哈尼梯田越野跑等特色赛事,正是通过文化差异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元阳哈尼梯田越野比赛。图源:“云南省体育局”微信公众号
基础设施与服务的配套同样关键。目前云南已建成各类步道、骑行道超过6000公里,但与国际知名体育旅游目的地相比,在专业化运动康复、定制化训练服务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数字赋能将为体育旅居注入新动力。通过APP整合赛事报名、旅游预约、交通住宿等一站式服务,利用大数据为不同偏好的运动旅居者提供个性化推荐,都将提升用户体验。用大数据为不同偏好的跑者量身定制“体育旅居套餐”,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云南体验。
当体育与旅居深度融合,当奔跑与体验相得益彰,云南不再只是风景秀丽的旅游目的地,更是用运动唤醒身心、用体验铭记美好的旅居胜地。

游客在山川间奔跑。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这种转变,不仅为云南带来了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更在重塑着这片土地与世界的连接方式——从“来看风景”到“来生活一场”,体育正是这扇新的大门。
或许,下一个来云南的理由就是:那里有一场让你终生难忘的奔跑,在等你赴约。
策划:浦美玲
统筹:李榆林姬祥虎许芸翡
撰文:李榆林
编辑:王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