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爪箐村的咖啡醇香中享受惬意的田园时光,到白沙坡沉浸式体验一颗咖啡豆的生命旅程,在大寨丫口品尝美味菌宴……在思茅的山水间,老爪箐、白沙坡、大寨丫口等美丽村寨悄然崛起,以其独特文化底蕴与迷人风光,生动诠释着乡野田园的本真与诗意,成为思茅乡村旅游新坐标。
山水画卷里的诗意生活
思茅区思茅街道三家村社区的老爪箐居民小组依偎着波光潋滟的洗马湖,背靠葱茏馥郁的普洱茶山。借助靠山滨水的环境优势、离市区不到10分钟车程的区位优势,组建老爪箐文旅合作社,动员村民将自家老房改建成茶室、咖啡馆、民宿等,踏上了把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业态的发展之路。
漫步老爪箐,村道整洁干净,每一处院落都是精心打造的景观,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充满诗意。游客们可以坐在院子里,品一口醇厚的普洱咖啡,在咖香中感受乡村的静谧与美好,享受慢生活的乐趣。
“来到子元稻田咖啡,游客既能品尝醇香的普洱咖啡,沉醉于田园风光的诗意画卷,又能开启一段充满趣味的亲子之旅。孩子们可以在广袤田野间肆意奔跑,体验亲手制作窑烤面包、披萨的乐趣,或是卷起裤脚,在浑水摸鱼的游戏中欢笑嬉闹。这里是一家人远离喧嚣、共享悠闲时光的理想之所,每一刻都充满田园生活的惬意与温暖。”子元稻田咖啡门店负责人张崇萍说。
老爪箐的精彩远不止于此。“生态+民俗+旅游+N”的发展理念,为这座小村注入了灵魂。精心雕琢的饮食空间、茶咖空间、文创空间、研学空间、农耕体验……如散落的珍珠般串联起村庄。昔日沉寂的村落,因网红民宿、咖啡香气、雅致茶室、绝版木刻与特色佳肴的烟火气而苏醒、跃动,老爪箐也变为远近闻名的“城市后花园”。
咖香四溢的文旅盛宴
南屏镇南岛河村的白沙坡,已变身“美丽星村·有风咖谷”。在这个藏匿于咖啡林的村落,游客可以跟着咖农穿梭于咖啡林,了解咖啡从枝头到杯中的全链条奥秘;也能走进咖啡文化体验中心,在咖啡师的指导下,体验咖啡豆在高温烘焙中释放香气的奇妙过程,还能亲手研磨、冲泡,让舌尖邂逅一杯专属的普洱风味。
“我平时爱喝咖啡,但对咖啡的了解不深,这次在白沙坡跟着烘焙师体验了咖啡豆从烘焙到冲泡的全过程。看着深褐色的豆子在滚筒里跳舞,香气慢慢溢出,最后喝到那杯带着果香的咖啡时,突然觉得手里这杯饮料有了温度。”游客陈先生说。
在这里,游客能沉浸式参与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村内依据各户村民掌握的独特技能,共同设计打造“一户一体验”差异化经营业态,将传统村落转化为集观赏、体验、消费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场景。普洱绝版木刻、佤族织锦、传统陶艺等非遗技艺在这里得到活态传承,采茶制茶、窑烤烘焙、手工扎染等体验项目精彩纷呈。
白沙坡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深刻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发展路径。村民的角色正从传统的咖啡种植者,逐步升级转型为文旅服务的提供者,村民们真正成了乡村建设的深度参与者和切实受益者。
山珍熬煮的振兴浓汤
沿着笔直公路驶入倚象镇大寨村丫口小组,错落有致的农家乐招牌、庭院前呆萌可爱的菌菇造型,鲜明展示着:这里是思茅人私藏的“野生菌美食秘境”,以野生菌的极致鲜香,煨出了一锅热气腾腾的乡村烟火。
近年来,丫口小组依托丰厚的野生菌禀赋,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每当野生菌破土而出的季节,倚象大寨便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就为品尝那鲜香四溢的野生菌盛宴。“大寨村的菌子宴品种多,也很新鲜,吃起来味道鲜美无比。”游客谢有琴说。
丫口小组精选当地特色农产品食材,结合传统烹饪技艺,开发野生菌菜品,不仅打造出一批响当当的生态特色农产品品牌,更辐射带动了全村特色农家乐的蓬勃发展。
除了餐饮接待,丫口小组更着力延伸产业链,通过举办野生菌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挖特色文化资源的潜能,成功实现了产业兴旺与农户增收的双赢。
近年来,思茅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村一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八方游客。“思茅区将持续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推动乡村旅游与更多产业的高度融合,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举办乡村特色节庆活动,开发‘旅居+研学’‘旅居+康养’新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推动乡村旅游从‘单点突破’向‘多点开花’升级,让思茅更多的乡村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思茅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开雷说。(记者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