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在心中更在脚下!

来源:云南网 2025-07-07 09:24:41 【字体:

开栏的话

云南,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

当旅行被重新定义,云南不再是“景点打卡地”,而是让390万人“住进生活”的旅居天堂。人们踏遍三迤大地,在雪山脚下种下理想;推开傣家竹楼,澜沧江晚风吹来创作灵感;荡开一壶普洱,像是喝下整片原始森林的故事……

在这里,旅居者不仅找到了诗和远方,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属。这里的每一片云都裹着山歌的悠扬,每一缕风都藏着茶咖的醇香,这里的一切都在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网将从历史纵深、民族文化、地理奇观、生态密码、气候诗学等多个维度,解码旅居云南现象的深层逻辑,探寻其跨越时空的共鸣点,聊聊旅居云南的独特魅力、发展故事、未来前景。

“人生中第一座雪山”

在横断山脉的腹地,滇藏交界处,香格里拉如同一块被神灵精心雕琢的翡翠,镶嵌在雪域高原之上。当飞机穿越云层,舷窗外骤然浮现的雪山群峰如诸神列阵,巍峨而圣洁。

在香格里拉的东南方向,哈巴雪山巍然矗立,海拔5396米,被誉为“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这座雪山并不像梅里雪山那样险峻神秘,也不似玉龙雪山那般游人如织,它更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向每一位向往雪山的人敞开怀抱。

高原的阳光穿透松林,马蹄声回荡在哈巴雪山下的原始小径。我们跟随返乡青年徐荣凯深一脚浅一脚行进着。“当初从城市回来就图心里安生,”这位老练领队指向雪峰,眉眼舒展,“想让祖辈脚下的山水,继续滋养村落。”

谈及这份“绿色生意经”,徐荣凯思路清晰。短短三年间,他从自己徒步开始,与当地村民一起逐渐打通了“徒步向导-马帮服务-民宿”联动链条。他细数着变化,如今村里已有成熟的向导队伍、服务用马以及民宿,“最让我踏实的是近年的企业联动户外徒步俱乐部,帮老乡们实现收入翻番,情况好的已突破20万元门槛,再不是从前人均千把元紧巴巴过活的光景”。

“村里马队是收入、捡菌也是收入,跟着村民的徒步线路,既能保证生态巡护,也能带徒步游客探索大自然。”在盘活资源的同时,刻在这位深谙生态之重的领队骨子里的是敬畏。“雪山不是‘提款机’,”徐荣凯语气坚定。他带的队伍始终坚持设定生态容量上限、严格打包全部入山废弃物,甚至亲自驻点值守雪山大本营,“宁愿劝退,也不能让垃圾和废弃物破坏生态。守好了这座神山,它才能继续供养我们村民!”

哈巴雪山的攀登路线成熟而友好,从山脚的大本营出发,穿越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碎石坡,最终抵达雪线。登顶的刹那,云海在脚下翻涌,朝阳染红天际,远处梅里雪山和玉龙雪山遥遥相望,仿佛天地间最壮丽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许多户外爱好者将哈巴雪山视为攀登生涯的起点,因为它不仅考验体力与意志,更给予人最纯粹的雪山震撼——那种站在世界之巅,与自然对话的感动。

杜云中 供图

这里的时间仿佛被拉长,阳光缓慢地爬过雪山,云影悠然掠过草甸。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风的低语和溪流的潺潺。香格里拉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反驳——在这里,人们不必追赶时间,而是与自然共生,让心灵回归最初的宁静。

大地之书翻到此页

香格里拉是户外运动者的天堂,它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自然的壮美与野性。

如果说哈巴雪山是温柔的引路者,那么虎跳峡则是狂野的挑战者。金沙江在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的夹击下怒吼奔腾,形成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中虎跳以“勇者之跃”闻名——一块巨石突兀地立于江心,江水撞击时激起数米高的浪花,徒步者需手脚并用,攀爬近乎垂直的天梯才能抵达最佳观景点。

徒步者沿着悬崖栈道前行,脚下是万丈深渊,耳边是江水的怒吼,每一步都是对勇气的考验。站在虎跳峡的悬崖边,江水如雷,震耳欲聋,脚下的岩石仿佛在微微颤动。

这里是徒步者的天堂,也是冒险者的试炼场。每年都有无数户外爱好者前来挑战,有人为了征服,有人为了敬畏,而最终,所有人都会明白——虎跳峡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战胜自然,而在于面对自然时的谦卑与勇气。

普达措国家公园则是另一番景象。属都湖如一颗高原明珠,湖水清澈见底,冷杉的倒影在水中形成绿色的迷宫。这里是观鸟者的乐园,棕尾虹雉在枝头跳跃,羽毛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滇金丝猴在树冠间穿梭,阳光为它们的毛发镀上一层金边。

梅里雪山十三峰终年积雪,卡瓦格博峰如银剑直指苍穹;白茫雪山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而碧罗雪山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神话中的仙境。

杜云中 供图

高山牧场上的牦牛群悠然自得,牧人的吆喝声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夜晚,没有光污染的星空璀璨如钻石,银河清晰可见,仿佛伸手即可触碰。香格里拉的大地,既有惊心动魄的险峻,也有温柔静谧的祥和,它让每一个踏入其中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回到生活应有的模样

香格里拉不仅是一片自然圣地,更是一方人文净土。香格里拉的美,不仅在于它的雪山、峡谷、草原,是户外之旅中的时间尺度,更在于它给予每一个到访者的启示——生活可以慢下来,心灵可以静下来。

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他们的信仰、节庆、日常劳作,无不体现着对天地的敬畏与感恩。雪顿节时,巨大的唐卡在阳光下展开。在独克宗古城的四方街,锅庄舞的乐声响起,藏民与游客手拉手,围着篝火旋转。银饰叮当,藏袍翻飞,欢笑声在夜色中回荡。甜茶摊前,热气腾腾的饮品传递着温暖,仿佛喝下一口,就能梦见格桑花开满山野。

在这里,时间以牦牛行走的速度流淌,阳光以最温柔的方式照耀大地。

此生还将去无数次的地方

香格里拉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生活本真的模样。这里没有钢筋森林的压迫,没有快节奏的焦虑,只有雪山、草原、湖泊和信仰交织的宁静。当都市人在车水马龙中迷失时,香格里拉像一盏遥远的灯,照亮归途。

离开这片土地时,人们带走的不仅是照片和纪念品,更是一种心灵的觉醒。或许,真正的香格里拉不在某个具体的地点,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会慢下来,与自然对话,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澄澈。

雪域高原的风仍在吹拂,经幡飘扬。这里是香格里拉,这座被时间遗忘的城,这里是此生必须去到的地方,也是此生还将去无数次的地方,香格里拉,永远等待着那些渴望回归的人。

 

策划:浦美玲

撰文:杨子双 张顺鋆

摄影:赵家琦

部分图片来源:迪庆州委宣传部、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代娇阳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