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企业家群体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积累基本力量。近年来,云南省民营企业数量倍增,市场活力强且潜力大。进一步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是云南省推进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有助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现。因此,对云南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机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家精神以爱国情怀和诚信守法为根基,以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为核心,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思维意识和心理素质的集合。进一步激发并培育其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现有企业家精神激发或培育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家个体层面或环境层面的某些因素,但是总体看来仍存在分析框架不够完善、激发与培育视角混淆等不足,并且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探索性研究较少,框定云南省作为研究现场的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本课题旨在框定云南省作为研究现场,从“激发”和“培育”的词义出发,构建较为清晰、完善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机制理论模型,结合量化分析和案例研究展开分析。课题研究结论不仅具有学理价值,而且对于云南省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政策的制定也具有理论支撑意义。
二、主要内容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内容
本课题遵循“理论基础—现状分析—问题探究—对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展开,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通过对文献和理论的梳理,从环境赋能视角构建了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机制理论模型。
第二部分,现状分析。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贡献、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等方面总结和剖析云南省民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解构云南省优秀企业家队伍(青年企业家和标兵企业家)特点。以企业家精神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企业家精神发展现状,并发现其在创新和开拓两个维度较为薄弱、在各州市间呈两极化分布趋势。以企业家精神激发要素和培育要素为研究对象,发现云南省具备激发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良好基础,并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以企业家精神激发机制和培育机制为研究对象,从云南省创新氛围较好、创业密度较高的市(昆明)、县(新平和宾川)中选取典型案例,对不同地区企业家精神的激发与培育机制进行了提炼和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问题探究。以现状分析为基础,深入剖析制约企业家精神发展的因素,找出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的薄弱环节。如激发机制存在金融服务尚需优化、容错机制尚待完善等不足,培育机制存在福利覆盖范围待扩大,双创载体运营不理想等问题。
第四部分,对策建议。针对云南省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机制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善策略:一方面,通过加强创业金融扶持,完善金融服务的体系;保障政策落地生效,做好细化落实等工作;有的放矢制定政策,为企业家提供新机遇;协同联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等举措完善企业家精神激发机制。另一方面,通过释放税收政策福利,加强宣传和服务力度;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完善企业家培育体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培育爱国与担当精神;促进载体内生发展,增强载体的造血能力;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发展特色化双创载体等举措完善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
(二)核心对策及建议
1.激发机制完善对策
(1)加强创业金融扶持,完善金融服务的体系
第一,加强金融产品的宣传范围和力度。可以联合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等媒体开展金融专题宣传报道,推广金融机构服务企业融资的经验做法。第二,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国家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要求,并推动建立完善云南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信贷长效机制。第三,加强“民营小微企业首贷行动”补贴力度。建立省市联动的担保体系,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向中小微“首贷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2)协同联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
第一,加强相关部门的交流协作。加强省高法院、省教委、省科技厅和省审计厅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明确各个部门在企业家干事创业容错机制中的分工。第二,成立典型案例和事件研究专家组。可以在现行法律条文基础上,成立包括法律和科创人才的专家技术小组,进行涉及创新创业的案例收集整理。第三,推进正面宣传与引导工作。重视舆论引导,以榜样力量正向激励并带动广大企业家开展自主研发活动。
2.培育机制完善对策
(1)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完善企业家培育体系
第一,设立企业家培育专项,联动高校或教育培训事业单位共同执行。专项围绕民营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密切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定制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第二,政府牵头搭建企业家学习平台,打造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主体螺旋联动的培养模式。提供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并鼓励产研融合提高创新能力。第三,鼓励支持企业家进行自主培养,提升个体能力素质。如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明晰企业战略规划等。
(2)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培育爱国与担当精神
第一,党和政府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规划引领。党和政府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加强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将培养企业家队伍与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第二,党和政府以厚植爱国情怀、强化担当意识、拓展国际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锻造优秀品行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育体系。第三,党和政府发挥统战部门、国资监管机构和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作用,建立健全帮扶企业家的工作联动机制,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和走访,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3)促进载体内生发展,增强载体的造血能力
第一,建立健康发展机制,对众创空间进行质量管理和优胜劣汰。制定众创空间质量管理规范,定期审核众创空间营运情况并及时处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避免劣质众创空间对整个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二,着力支持打造“投资+孵化”的专业资本集聚型载体。建立基于价值管理的专业资本集聚型双创载体,旨在将专业投资管理团队与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以资本融通为主的孵化服务平台。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一)学术价值
课题厘清了“激发”与“培育”的内涵,以此构建了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机制模型,丰富了企业家精神相关的理论研究;从机制要素和作用路径两个维度结合分析了企业家精神的激发与培育机制,更为深入地剖析了云南省现有机制,为企业家精神的激发、培育机制的分析研究提供了维度借鉴。
(二)应用价值
课题分别对云南省的民营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激发的要素和机制、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要素和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夯实了有关云南省企业家精神的调查与研究,为云南进一步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三)成果社会影响和效益
阶段性成果发表在公开期刊上,为双创领域的学者提供理论基础和结论参考;成果要报将报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对策建议将报送相关政府部门,为落实政策完善相关机制提供建议;调研数据及文字资料与相关部门共享,并为国内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学术支撑。
项目批准号:YB2018017
项目名称:云南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姓名:陶小龙
项目组主要成员:谢玉球;李健华;刘珊;黄睿娴;钟雨芮;肖培;李海丽;李凤;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