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本研究关注云南省基层干部队伍日常工作实践,不仅从理论层面构建“组织-领导-个体-文化”四维因素的云南省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其具体作用机制。而且从实践层面评估目前云南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多维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为云南各级政府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提供新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项目关注云南基层公务员日常工作现实,采用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严格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结构化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逻辑,不仅系统分析目前学界有关担当作为的研究脉络和研究现状,详细梳理目前国家和云南省各级政府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策实践,寻找目前云南省基层公务员担当作为的具体做法、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多视角分析。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构建“组织-领导-个体-文化”四维因素的云南省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模型并实证检验“组织-领导-个体-文化”四维因素对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最后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激励云南省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对策建议。
首先,基于调研访谈有关素材,对云南省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方面进行理论探讨。第一,云南省从以下层面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加强思想建设,激励干部愿担当;树立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勇担当;完善考核机制,激励干部要担当;加强关心关爱,激励干部真担当;坚持容纠并举,激励干部敢担当。第二,云南省基层干部在多维因素激励下,在民生服务、产业振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强边固防、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第三,积极关注存在问题,通过问题剖析发现目前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存在如下问题。表现为个体层面:思维行动固化,不想担当作为;理想信念缺失,不愿担当作为;综合素质较差,不敢担当作为。体制机制层面:基层工作繁杂负荷沉重;容错纠错激励效果较差;干部考核制度收效甚微;干部培训制度作用不大;边界不清岗位职责含糊。第四,从多元视角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个体层面、体制机制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发现激励问题根源。个体层面原因如:基层干部消极规避心态;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不足。体制机制层面原因如:层层加码的压力体制,制约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作为;干部考核制度不完善,基层干部不愿担当作为;干部培训制度投入小,基层干部难以担当作为;部门间职责边界模糊,基层干部害怕担当作为。社会文化层面原因:缺乏家庭理解支持;社会公众认同感低;消极官场文化影响;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干事创业氛围欠佳;文化设施发展落后。
其次,通过问卷调研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基于“组织-领导-个体-文化”四维因素的云南省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模型,并探寻“组织-领导-个体-文化”四维因素对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直接效应方面,组织层面,研究结果发现组织愿景、组织认同和组织支持均能够正向显著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明确的组织愿景、强烈的组织认同和充分的组织支持均能够显著促进公务员担当作为。领导层面,变革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均能够正向显著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公共部门组织的变革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均能够显著促进公务员个体的担当作为。个体层面,公共服务动机、主动性人格和心理安全感均能够正向显著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较高的公共服务动机、主动性人格和心理安全感均能够显著促进公务员担当作为的产生。文化层面,差错管理文化和集体主义均能够正向显著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而权力距离则负向显著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较高的差错管理文化和集体主义均能够显著促进公务员担当作为的产生,而较高的权力距离则会显著降低公务员担当作为。作用机制方面,组织层面,组织支持感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心理安全感在组织支持感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不确定性规避在组织支持感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领导层面,变革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组织认同在变革型领导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在变革型领导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个体层面,主动性人格和公共服务动机均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公共服务动机在主动性人格影响公务员担当作为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最后,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本文从“信念-教育-激励-约束-保障”五个维度提出提升云南省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对策建议。第一,重视理想信念,让基层干部愿担当想作为。坚定基层干部理想信念,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增强干部意识推动履责。第二,强化教育引导,让担当作为成为时代强音。树立正确导向,建立科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创新考核手段;科学设置内容,量化考核指标。第三,注重行为激励,激发担当作为的内在动力。强化物质激励,薪酬待遇向基层倾斜;改进考察方式,提拔任用向基层倾斜;增加干部容量,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打破身份限制,拓宽选人用人的范围;夯实能上能下,创造担当作为的条件。第四,完善管理约束,增强担当作为的行动自觉。细化权责清单,明确岗位职责;强化从严管理,坚持督查问责;完善考核机制,合理运用结果。第五,夯实发展保障,坚定担当作为信心和决心。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不畏前行;细化基层减负措施,让基层干部轻装前行;完善关心关爱机制,让基层干部温暖前行;推动优质资源配置,让基层干部安心前行;营造敢于担当干事氛围,让干部担当作为。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学术价值方面,本项目构建基于云南现实的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模型并且探寻基于“组织-领导-个体-文化”四维因素的云南省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作用机制,丰富了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理论研究。应用价值方面,本项目基于大量数据调研和实证分析,不仅能够有效评估目前云南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实际状况,而且为云南各级政府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提供新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通过本项目研究,能够有助于云南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关注基层公务员群体工作状态,产生显著的社会影响和积极效应。
项目名称:新时代云南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QN202026
项目负责人:于洋航
项目成员:董辉、李亚、张雅萍、孙雅、黄华丽、严万琼、周昊、冉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