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其中,培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则是重要的方面。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清官廉吏都表现得十分推崇。当官者清廉,在百姓心中犹如金子般宝贵;从政者自律,在群众眼里犹如珍珠般明澈。在现实之中,有的落马官员虽然具有比较精湛的业务水准,具有相对突出的综合能力,拥有十分耀眼的学历背景,但是,他们终究没能掌握从政的精髓,这个“精髓”就是廉洁自律。从某种程度上讲,廉洁自律的人,也往往是具有高级趣味、理想信念、人民情怀的人。因而,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而言,培养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是内在养成,养成“不想腐”的自觉;是自我塑造,造就“金刚不坏之身”;是人生追求,追求精神上的“获得”。
昆明是一座富有历史底蕴和革命传统的城市,有着充沛的廉政教育资源。在昆明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培养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既具备历史条件、光荣传统,又基于现实形势、内在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较,在经济建设方面固然存在地域的不平衡性,客观上也允许出现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然而,在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方面,却不允许出现“不平衡”“有差距”的借口和“差不多”“一般般”的心态。而是要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昆明实践为抓手,用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责任,来全力培养昆明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操守。特别是要教育、引导、规训广大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好像春城上空的蓝天白云一样“清白”;干干净净做事,如同滇池里面的碧水清波一样“干净”,从而打造一流素质的昆明党员、干部队伍,构造如同昆明自然生态一般的政治生态。
培养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需要重点考虑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问题。党培养了我们,人民养育了我们。如果失去了对于党和人民的“忠贞”,从本质上来讲,那么也就失去了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身份“合法性”。二是为人处事的“良知”问题。“良知”在“少数”和“绝大多数”之间,这就需要在“亲朋好友”和“广大群众”之间作出抉择;“良知”在“非富即贵”和“弱势群体”之间,这就需要在“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之间作出抉择;“良知”在“弄虚作假”和“实事求是”之间,这就需要在“唯政绩”和“唯实绩”之间作出抉择。三是对党纪国法的“敬畏”问题。清贫是为官者最硬的人格和最大的福分。组织信任、群众拥护正是最好的人格体现;父母欣慰、妻儿仰慕正是福分的表现。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即使清贫如水,也应甘之如饴。反之,一旦逾越法纪,不仅失去荣誉、没了自由,还让组织痛心、家人蒙羞,何去何从,荣辱就在敬畏和放任之间。(作者 卢志华 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 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