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活动这一年】“团结花开 幸福春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明实践

来源:云南网 2024-01-05 16:43:35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探索出了一条边疆省会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创新之路;2019年,昆明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12月19日,由省委统战部联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组织开展的云南统一战线“‘四强’活动基层行”全媒体采访活动,先后来到位于市中心的长春小学和位于滇池边的百草村,了解昆明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资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涵,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

“1918年,聂耳6岁了。在这一年的春天,长春小学有了一个叫聂守信的学生……”伴随着长春小学小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采访团走进了长春小学。

长春小学小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解

聂耳祖籍玉溪,生在昆明,母校就在始建于1908年的昆明长春小学。近年来,长春小学以聂耳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博采众长春融万物”的校园精神,围绕“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激发全校师生增强文化自信,在发掘文化底蕴和特色办学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

围绕“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文化主线,该校精心设计建成“壮志摇篮”主题景观和“学习的门道”文化走廊。“壮志摇篮”主题景观以小聂耳的塑像为核心,结合国歌主题墙等,在校园营造出了浓郁的爱国文化氛围;而“学习的门道”文化走廊则以教学楼各层走廊为空间,依次展示从小聂耳勤学故事中开发出来的“学习的五品”:听、观、思、言、行。另外,还有充满年代感的“学堂巷道”等,校园处处彰显聂耳文化之魂和民族文化之印,体现了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价值追求。

小聂耳小提琴乐团齐奏《卖报歌》

现场,小聂耳小提琴乐团齐奏《卖报歌》,小聂耳特色剧社则带来实景演绎《学堂乐歌》《聂耳与母亲》。通过“听观思言行”多种感官形式调动、场景变换,将聂耳的故事传唱给更多的人。

该校党务工作者纳睿琳说,长春小学全体师生传聂耳故事、承复兴大任,孩子们都以聂耳为榜样,爱党、爱国、团结向上,争取成为一名新时代好少年。

“我们与聂耳同校,我们为‘我的同学是聂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聂耳母校长春小学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和民族文化传承好、发扬好。”长春小学校长刘春说。

百年“百草村”展现开满鲜花的幸福道路

百草村位于滇池边,背靠西山,距昆明城区约33公里,后山4000余亩山林生长着多种中药材。1923年,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慕名而来,在村中采药制药的同时,还给当地人民群众治病就医并传授识药采药知识,与当地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因曲焕章时常感叹这里“百草百药”,村民为感念曲焕章对村子的贡献,把村名改为“百草村”沿用至今。

百草村一角

近年来,百草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优秀传统文化润心,用革命红色文化铸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先后获评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生态文明科普示范村”“绿美乡村示范村”等荣誉。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已传唱半个多世纪的民族团结幸福之歌《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词曲作者杨正仁。他正与百草村村民一道,欢快地合唱《阿佤人民唱新歌》。杨正仁说:“我的老家就在这,每年我都会回来看看,每次回来都发现家乡变化很大。新农村面貌非常新,环境非常整洁,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

如杨正仁所说,现在的百草村,进村的道路早已修建成宽敞的道路,加上路两旁盛开的各色花朵,一条“开满鲜花的幸福道路”让大家眼前一亮。而在村中,则分布着民宿、民居、烤面包房、咖啡吧等充满时尚的文旅元素,有奶白酒、腌菜、林下人工菌等供游客选购,加上曲焕章故居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游玩。

百草村连心亭

据了解,百草村全村现有317户748人,汉、白、彝等民族在此世代而居、相融共生。按地理位置、党员分布人口数量等,百草村将辖区划分为4个网格,聚焦百姓需要将党的建设、民族宗教、社会保障、生态治理等工作纳入网格,构建“党支部+党员+村民代表+户代表+志愿者”的网络服务体系,将网格员培养成为本网络的“活户籍、活档案和活地图”,实现村庄治理“一张网”,让服务的触角扩展到群众需要的每个角落。

面对广大村民“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的热切期盼,百草村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发掘曲焕章、杨正仁等名人的文化效应,对10余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讲好中医药发展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三月三耍西山”“百草村舞龙”等文化名片。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圈三走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拓展新路径

从市里到市外、从大人到小孩,一幅幅民族团结的画面显现,一幅幅民族交融、和谐共生的场景让人感动。

百草村舞龙队表演

据了解,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委“六个春城”的建设部署,昆明市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开展“四强”活动,全力培塑“团结花开、幸福春城”创建品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升级版,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出“昆明示范”。

昆明市立足自身集民族、边疆、“一带一路”交汇点为一体的省会城市特点,发掘历史厚重、人文璀璨、生态宜居、区位独特的优势,在深化内涵、丰富载体、创新方法上下功夫,提出打造“一圈三走廊”,构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拓展新路径。

“一圈”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滇池示范圈,打造了“民族团结之旅”“生态文明之旅”“青少年研学之旅”等“红石榴”精品旅游线路;利用VR、IP、拍摄微电影、微视频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带;以呈贡斗南花卉市场为基地,以鲜切花为“拳头产品”,拓展“涉花空间”,构建“花链经济”,打造“以花为媒”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示范带。

“三走廊”分别为:“北京路—人民路—环城西路—滇池路”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红色乡村示范走廊、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共建示范走廊。其中,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共建示范走廊是以昆明市托管磨憨经济开发区为牵引,依托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把昆明主城五区、安宁市、石林县、宜良县、磨憨与其他沿线州市县串联起来,缔结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打造出昆明与省内其他州(市)及磨憨紧密相连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共建走廊。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