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大力挖掘和梳理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路径,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文化延续和文旅融合,推动传统村落留下美丽乡愁,让传统村落在传承保护和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
走进中和镇中和老街,300米长的条石路两侧,井然有序地坐落着23套267间古式民居。中和老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出川入滇的重要驿站。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老街原有的村落风貌和文物安全,中和镇先后筹措各级建设资金800余万元,按照文物古建修复要求对包括夏家大院在内的中和镇传统民居建筑群进行修复,配套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立了楚雄州内中国传统村落中的第一个微型消防站,并派驻专职消防队轮流值守巡查,完善了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传统村落的消防安全管控能力。
永仁县中和镇文化站站长 杨艳芳说:“通过制定古建筑修缮方案,最大限度地保存中和老街的原始风貌。”
随着历史的变迁,一度热闹非凡的中和老街繁华不再。通过整村规划保护和活化利用,如今的中和老街已成为了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成为了古建筑研究学者的优质目的地,也成为了游客们探寻乡愁记忆的旅游打卡点,在保护与发展中“活”了起来。
沈凤英说:“我们祖祖辈辈就在中和老街生活,以前做点小生意,赶街时候人挤得很,现在有节日时候旅游的人还是多的。我们也希望保护好发展好中和老街,以后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中和老街游玩,体验中和老街古建筑的特色。”
楚雄州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余鸿说:“目前,我们启动了第六批4个传统村保护利用规划,开展了6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包括雨污分流改造、垃圾分类收集,并对不符合历史建筑元素的彩钢瓦进行拆除,完善村庄的消防设施和消防智慧监控,建设4个国家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对村庄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院落进行修缮改造并活化利用。”
秉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永仁县扎实抓好文物保护、文物利用和文物安全等工作,制定了《永仁县文物安全工作方案》《永仁县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一项一策”整治标准》等一系列保护制度。截至目前,永仁县辖区内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个,馆藏文物280件,馆藏资料1642件,国家级传统村落6个,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人文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
记者:段晓宇 通讯员:姚峻姗 余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