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在这些文化中,服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纷繁的服饰丰富了各族女性的生活,成为祖国西南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服饰越加多元,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本报将持续挖掘普洱少数民族服饰,窥探少数民族多彩风情与文化。
哈尼族服饰
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把黑色和藏青色视为最高贵的颜色,因此其民族服饰以黑色、藏青色为主,以靛青色、灰色、蓝色和白色为辅,用紫色、黄色、红色、绿色作点缀,色彩斑斓的哈尼族服饰得以制作而成。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哈尼族的服饰十分艳丽,每逢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他们就会换上鲜艳的民族服饰庆祝佳节。
傣族服饰
傣族有不同的支系,服装款式也有所区别。在思茅区龙潭乡南本寨子,傣族妇女的服饰简洁大方,虽有图案花色,但不会特别艳丽。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女性傣族传统服饰具有轻盈、淡雅的特点。穿着时,女子将长发盘于头顶,用腰带系上衣、筒裙,尽显女性的窈窕之姿。
拉祜族服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拉祜族自治县,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拉祜族服饰文化。
拉祜族服饰基本保留了传统特点,衣服由四片黑色土布缝制而成,高领、长袖、右开襟、两边齐腰开衩口。生活在傣族聚居区的拉祜族妇女服饰为改进款式,服饰呈圆领、开襟、窄袖短衫,开襟的左右两边订有银泡和各种彩色布条,下身为宽大筒裙。
彝族绣花鞋
绣花鞋是彝族刺绣品之一。它以麻线纳千层底,鞋面用七彩丝线精绣花鸟虫鱼、青枝绿叶、星月彩虹,几乎每一双都有新颖独特的图案。关于彝族绣花鞋,有一句山歌歌词是这么描述的:有漂亮的绣花布凉鞋衬着,丑姑娘也美成了百灵鸟。
佤族挎包
织锦挎包是佤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件。佤族织锦女挎包以红色和黑色为基调,用腰机织的窄口面土布纹缝制而成,条纹粗细相间。挎包包面织锦绣有波纹,以植物果珠镶十字纹为饰,两下角与中间缀绳穗。
拉祜族挎包
拉祜族挎包是拉祜族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配饰。用彩线织出布匹后缝制成挎包,再镶上彩色绒球作装饰。过去,无论走到哪里,拉祜族都喜欢挎上背袋,装上生活必需品。
哈尼族头饰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世居的哈尼族,彩色鸡毛是其重要头饰。鸡毛需符合白色线鸡羽毛、轻盈纤长等条件。将鸡毛在染料里过热后挑出洗净,再染上红、黄、绿三色,就成了鲜艳的头饰。
佤族头饰
发箍是佤族首饰代表之一,十分有辨识度。佤族女性多留披肩长发,常用发箍把头发拢住。发箍为半月形,中间宽,两头窄,长约30厘米,中间宽约7厘米,多用铝、银制成。
布朗族头饰
居住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布朗族妇女,会把头发绾成发髻,并缠深色大包头,包头上常配银链、鲜花、毛绒线穗等饰件,耳垂也要缀以鲜艳的毛绒线穗。
佤族手镯
佤族妇女喜欢在上臂和手腕上佩戴首饰,尤其爱戴素面银手镯,一般戴一只或多只。
佤族耳饰
佤族妇女所佩戴的银耳饰以大为美,造型各异,刻有精美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