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坚持践行“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服务基层群众的“主平台”、提升城乡文明的“主引擎”。
匠心打造新阵地,以“小平台”发挥“大作用”
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五有”标准,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标准打造县级1个实践中心,5个分中心,7个乡镇实践所,80个行政村(社区)实践站,实现了实践阵地全覆盖。
盘活利用资源力量,整合青少年宫、科技馆、文化馆等相关资源,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的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为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服务。
创新推出“苗岭民嘴”培育工程和“声动云端”空中大讲堂等宣讲品牌,以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和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的方式,让“新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志愿服务暖心田,以“小善行”传递“大爱心”
着力做实建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以党员干部为先锋,社会组织、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成立志愿服务队200余支,吸纳各领域志愿者3.6万人,切实做到“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同时分批次不定期对志愿者骨干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整体队伍素质。
聚焦“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根据“讲、评、帮、乐、庆”五张“服务清单”,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以及农村电影放映、文艺汇演、送戏下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300余次,点亮文明实践“新风尚”。
积极培育和孵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培育了“屏小榴”“暖板凳”“模法力”“能见度”“苔花开 护花蕾”等志愿服务项目,其中“暖板凳”荣获州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其余三个项目获入围奖;“屏小榴”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志愿服务项目获云南省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
文明实践传新风,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突出“一约四会”,持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建设,完成76个村委会584个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增强自治活力。
持续开展“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收家治家”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零距离引导群众爱家爱干净,会收家,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以移风易俗工作为抓手,持续对农村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重点总结、提炼玉屏镇荔源村、白云乡、新现镇等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典型经验3个,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14个。
下一步,屏边县将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效,切实把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到资源统筹、设施整合、共建共享,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增强国民素质、学习宣传理论政策的“好学校”,推动乡风文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大舞台”,传播科学技术、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课堂”,让文明新风吹遍苗岭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