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变“流量密码”为发展优势

来源:丽江日报 2024-10-25 10:32:01 【字体:

“要善于挖掘丽江故事、讲述丽江故事,丽江文旅产业发展未来可期。”近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西族知名学者杨福泉在接受专访时,回顾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以来丽江文旅产业的发展历程,并为丽江文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丽江文旅发展的里程碑

杨福泉回忆,1994年10月滇西北旅游规划会召开之际,当时的他正专注于丽江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他和国际山地协会主席、丽江市荣誉市民艾福思教授一同关注了会议报道,认为此次会议将是丽江乃至云南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福泉认为,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的核心要义在于明确了一个发展思路:即根据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来规划发展方向。当时,会议明确了滇西北应该依托世界级的自然、人文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丽江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开始着手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工作。

在此后的30年,丽江坚定地沿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前进。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古城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城镇获得这一世界殊荣的地方。2003年7月2日,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表决,滇西北“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丽江就位于“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2003年8月,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丽江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地级市,为此后文旅产业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望丽江文旅30年,杨福泉认为,丽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打造文旅项目方面,丽江充分地把生物多样性跟文化多样性有机融合起来,两者互补互动,赋予了旅游更深层次的体验感。在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俗方面,丽江也走在全国前列。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拉市镇和白沙镇玉湖村等旅游景区景点,完好地保存了传统民居的原貌,至今仍生活着大量原住民,如同一个大型的活态民俗展示馆。在游览过程中,游客可以跟当地居民交流,直观地感受各民族生活的现状,这对于游客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

“2007年,丽江的民居保护工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日本高山市还向丽江学习借鉴了民居保护和修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杨福泉说。

杨福泉认为,丽江文旅产业发展的30年,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早在1984年,丽江金沙江沿线的纳西族群众就在金沙江沿岸开始自发种植防护林,在江边形成一道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走廊,为下游群众的安居乐业作出了贡献。近40年来,一代代丽江人在玉龙雪山下植树造林,一片片人工林已经成为守护玉龙雪山的生态屏障;在老君山、玉龙雪山、拉市海等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丽江坚定不移守护着长江上游的绿水青山,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挖丽江故事 讲好丽江故事

杨福泉是土生土长的丽江人,也是从事纳西族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身份与事业、兴趣与职责高度统一,使他心性专一,取得了骄人的学术成就。多年来,无论身在何处,杨福泉都心系家乡。出国求学、访问、考察、交流,他都会把丽江故事和文化“带出去”。多年来,他把“丽江声音”传播到了德国、美国、加拿大、瑞士、瑞典、日本、埃及等20多个国家。

谈及丽江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杨福泉认为,首先要立足本土,认真总结经验,同时要放眼世界,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丽江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关键是要如何深入挖掘资源、打造产品,并最终将文旅资源优势变成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杨福泉说,丽江拥有千年茶马古镇、圣洁的玉龙雪山、神秘美丽的泸沽湖等自然和文化相融相生的资源;有享誉世界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族摩梭人的母系文化,以及十多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和美丽的民间传说。我们要继续深挖丽江文化故事,讲述好丽江故事,用这些美好的故事触动更多人的心灵。同时,要紧扣时代主旋律,大力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更多精品舞台剧目、影视作品,努力创作更加出新出彩的书籍、歌曲等文艺精品,把“丽江声音”传播到全世界;要探索旅拍、沉浸式体验、私人定制路线等文旅新业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要依托民族节庆、体育赛事、民俗活动等吸引游客;要研发独具魅力的文创产品,让游客在丽江享受舒心美好的旅程之后,把“舍不得的丽江”带回家。(张小秋)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