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堂也要善于融合

来源:云南日报 2024-06-17 11:27:43 【字体:

朱婧

不久前,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评审结果公布,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选送的作品《践行“两山”理念 绘就洱海画卷》获本科组一等奖。课程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展开设计,从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导入,理论结合案例,阐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谓生动易懂。

从一些优秀思政课可以发现,课程不流于空泛的理论,突破了概念抽象化、载体单一化等局限,其实是做好了知识的融合。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讲好、讲深、讲透理论,也需要依托案例故事,开展讨论,甚至是实践。当前一些思政课既从学生的现实困惑入手,再从答疑解惑中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有不少高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例如组织学生在重走一段长征路中体悟长征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把政治理论融入现实、融入思考、融入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维认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要融合多学科体系的知识,融合多样化的教学场景,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过程,才能让学生把“有字之书”读深读薄,能够以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去认识世界,具备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读好探索实践这本“无字之书”。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