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帮扶靠什么取胜

来源:云南日报 2024-04-29 11:15:25 【字体:

龙劲存

近日,上海市代表团到我省迪庆、丽江、大理等州市考察交流,共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交流对接,谋划拓展合作,进一步推动沪滇对口协作迈上新台阶。

自2022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启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上海市先后派出40名优秀校长、226名骨干教师,云南选派217名教师,共赴全省26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40所学校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在组团式帮扶机制推动下,沪滇两地教师携手共进、同题共答,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物资、资金等带到受援助单位,帮助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如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招生仅100多人,2023年大幅增长到300多人;马关县第一中学2023年一本上线人数和本科率增长明显,各项高考数据创历史新高……

不到两年时间,教育组团式帮扶就结出硕果,其背后的原因何在?从工作机制和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组团式帮扶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零散选派帮扶人员的传统模式,从点对点帮扶变为组团式作战,根据帮扶人才和受援助地区情况通盘考虑,保障需求和服务精准。

一方面是系统化推进工作。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没有一茬又一茬的人才在乡村成长成才、就业兴业,乡村即便有短暂的发展也很难持续。围绕系统性解决人才这一难题,云南省和上海市坚持变“输血”为“造血”,开展师徒结对、新老结对、课程结对、学科帮扶等创新举措,选送被帮扶学校领导、教师赴上海进修,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同时,帮扶团队根据受帮扶学校实际情况,完善规章制度、改革教学模式,提供了包括制定教改方案、开展师资力量培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全链条”帮扶服务,一点一滴改变着受帮扶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这些举措,实实在在地把沿海先进地区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情况移植到了云南,为农村青年成长就业搭建了平台和渠道;他们毕业即可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就业,形成了用机制培养人才、人才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是精准化解决问题。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实情,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群体智慧,更需要扎根一线、深耕细作。组团式帮扶规定校长帮扶时间一般为2至3年,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帮扶时间为一年半,改变了传统帮扶教师顶岗代课的帮扶模式,这就让帮扶团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比如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教师的情况和诉求都大不一样,帮扶团队对职业高中加强专业对路培养,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对普通高中则是着力改变受帮扶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组团式帮扶特色是组团,关键在精准,核心是合作。随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帮扶成效越来越大,我们也期待云南从劳动力输出省份转变为人才输出省份,在上海经济社会的各个岗位上作出贡献,续写沪滇对口协作新篇章。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