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评议等环节,确定10位优秀医务人员为2024年10月月度人物。其中,来自云南的易诚青入选。
2024年10月月度人物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卞广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主任医师
刘志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刘非: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副主任医师
许小凤: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中医生殖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中医师
张亚范: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主任护师
陈安儿: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五科主任医师
易诚青: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人民医院院长(挂职)、主任医师
董小锋: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医师
简立国: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臧书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昆其宋村乡村医生
人物事迹
易诚青,男,汉族,1974年5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人民医院院长(挂职)、主任医师。作为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主任医师,2022年7月参加“组团式”帮扶,赴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人民医院挂职。曾被授予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领先人才等称号。
勇挑重担 不负新时代使命担当
新冠疫情期间,易诚青带领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组建了核酸采样分队,负责十几个采样点,凌晨出发、深夜而归,每天服务上万人次。此外,他还担负着医院外科病区的定点救治任务。虽然身兼数职,工作量和难度与日俱增,但无论再累再苦再难再险,他始终把自己铆在患者和医院最需要的岗位,义无反顾、咬紧牙关、坚守“阵地”。
2022年7月医院组建“组团式”帮扶医疗队,前往“三区三州”的云南怒江进行定点帮扶。易诚青克服诸多困难,报名参加帮扶医疗队,横跨整个长江东西流域,从入海口的上海,溯源而上来到云南怒江,毅然奔赴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前线”。
创造“奇迹” 用精湛医术造福群众
86岁高龄的罗大爷因腿伤无法劳作,因经济困难,没有外出就医条件,病情日益加重,8年来伤腿已缩短了7公分,甚至无法下地行走,腿疼时时刻刻折磨着罗大爷及家人。听到县里来了个上海骨科专家的消息时,罗大爷的家人如获至宝、喜出望外。经过易诚青全面检查评估并主刀手术,罗大爷入院仅3天就成功置换了髋关节,最终成功摆脱轮椅下地行走,盼来了康复。
一位老师因职业习惯导致肩关节损伤,病痛令他几乎无法写板书,难以继续教学。得知情况后,易诚青帮他做了兰坪县首例微创肩关节镜,帮助这位老师又回到他最骄傲的三尺讲台、回到孩子们身边,为这个边远山区的讲台挽留住一位难得的“园丁”。
踏遍河山 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
为了方便山区群众看病,易诚青经常组织医疗队上山下乡义诊送药。高原太阳“大”、紫外线强,容易被晒晕、晒伤。因此,义诊队员们每次出诊都学田间务农群众——每人带上一顶遮阳草帽,时间久了就被大家叫作“草帽医疗队”。乡亲们只要一看到草帽白大褂队伍经过,都会奔走相告,纷纷围上来寻长问短、开方领药,有的“老熟人”也会特意给医疗队捎来些水果、糕点。有一次下乡时遇到一位腰疼得直不起来的患者找到义诊队伍,易诚青耐心诊断病情后,仅用5分钟手法复位,没用任何药物设备,患者当场直起腰,称赞道:“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好医生。”
不到两年时间,易诚青的肤色越晒越黑,群众心里也早把这支草帽医疗队当成了自己人。他们的义诊足迹遍及整个兰坪县7个乡镇2个街道、上百个村组社区,累计服务五千多人次。兰坪县内海拔高差三千多米,平均海拔近三千多米,易诚青时常出现高原反应,胸闷气短、头昏心悸等,他一直说“高原缺氧但不缺干劲”,实在挺不住就拿出随身带的氧气瓶吸上几口,继续向着义诊目的地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