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记者 李翕坚
话题
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哪些成效?如何推进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怎样控制和预防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11月21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阿泽新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多维发力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阿泽新表示,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紧紧围绕“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阿泽新用“五个更加”说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今年5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云南,在受理的3143件群众投诉件中,40%以上反映的是公共生态环境问题,这个比例在全国是相当高的。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二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正在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并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联席会议制度,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立。三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更加稳中向好。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已经连续保持全国前列,重点高原湖泊水质也基本保持稳定,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风险管控处置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取得了优秀等次。四是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9.6%,划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33处,建立自然保护区166处,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持续巩固。五是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全省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传统产业亩均效益和度电效益。2023年,我省电力装机突破1.3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约90%,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发展势头迅猛,云茶、云药、云花、云咖等高原特色产业享誉国内外,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培育建设,生态绿色正成为云南最具魅力的标识。
坚决整改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今年5月,群众举报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城镇城南社区荣珍美食城内噪声严重扰民。
经实地走访核实,生态环境部门发现确实存在商家隔音设施缺乏、营业时间过长等问题。通过约谈商户以及督促整改,现已实现控音降噪的目标。
在祥云县云南驿镇大海村委会,一个直径约150米的水塘承担着整个村牲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牲畜养殖废水处理不到位,水塘水质受到严重影响,群众多次向生态环境部门反映。
祥云县云南驿镇副镇长张昊男介绍,县、镇两级相关部门将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之机,彻底解决大海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环境问题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今年5至6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8月督察组向云南反馈了督察情况。生态环境部门如何推进整改工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督察整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高位推动问题整改。”阿泽新表示,生态环境部门将认真落实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整改方案制定工作和交办问题立行立改。
“目前,我省已高质量完成了整改方案编制上报。”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主任马永泰表示,经过自上而下分解任务、自下而上审核措施,在先后组织开展16场方案会审及4次全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全省整改方案,10月25日按期上报党中央、国务院。
对整改工作进展情况,马永泰进一步介绍道,其中四个典型案例整改共需完成约100项重点任务。“云南省部分市州严重破坏森林生态”问题,共指出3个方面8个问题。截至2024年10月31日,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个,其余5个均已达到序时进度;“云南省昆明丽江等城市生活污水长期直排黑臭水体整治不力”问题,共指出6个问题。截至2024年10月31日,6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项,5项达到序时进度;“云南省部分市州建筑垃圾管控不力 侵占金沙江干流岸线河道等问题频发”问题,共指出12个问题。截至2024年10月31日,12项整改任务现场整改已基本完成7项,其余5项达到序时进度;“云南省部分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不力”问题,共指出12个问题,具体为53项整改措施。截至2024年10月31日,53项整改措施已完成4项,18项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措施已完成立行立改任务,并持续推进长期整改,其余31项均按时序进度推进。
对于群众举报件办理情况,马永泰介绍,截至2024年11月15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共交办云南省受理举报件33批3143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2391件,阶段性办结268件,总办结数2659件,办结率为84.6%。重点件207件,已办结124件,阶段性办结30件,总办结数154件,办结率为74.39%。“生态为民”100件已办结98件。
马永泰表示,我省将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实现“整改一个、解决一类、规范一域”,以整改倒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执法
维护好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请问环保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控制和预防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网友留言咨询。
“今年以来,我省开展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第三方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切实加强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周鑫介绍,在工作中主要是做好“治、打、断、建”四项工作。在“治”上,对全省的检测机构开展全面排查,主要围绕出具虚假检验报告、不实检验报告、不符合机动车排放检验规范3类情形,深入排查摸清底数,确保检查对象不遗漏、重点环节不缺项,对于发现的问题将列出清单,逐项推进整改。在“打”上,集中力量重点打击10类典型违法行为,对于涉嫌弄虚作假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处罚,停止采信数据结果,实施违法信用的联合惩戒。对于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部门。在“断”上,坚决切断作弊器装置生产、销售和使用利益链及检验作弊利益链。在“建”上,要通过此次专项行动建立和完善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监管长效机制。
周鑫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并适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督促检验机构守法经营,确保机动车达标排放,努力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