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委书记谈改革】刘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激活楚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 2024-10-08 10:10:59 【字体: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激活楚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专访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共楚雄州委书记刘勇

  《云岭之窗》杂志社: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作出部署,请问楚雄州将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刘勇:近年来,楚雄州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三大经济”,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成为支撑全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十四五”以来,全州光伏装机规模居全省第1位,已建成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宇泽半导体、国钛金属成为独角兽企业,制造业持续发展壮大。

下一步,我们将以改革为“点火器”,催生发展新动能。

一是转型强链扩增量。支持烟草、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能源、绿色制造延链补链,促进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做大规模,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扩大产业投资规模,打通绿色钛全产业链,推进绿色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滇中有色20万吨阴极铜等项目。建立产业基金与金融协同联动机制,加大“投早、投小、投新、投绿”力度。

二是助企纾困优存量。支持光伏企业练好内功,打造从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抢占异质结、钙钛矿薄膜电池制高点。挖掘分布式光伏潜能,提升自主消纳能力。健全重点企业帮扶机制,稳预期、稳产能、稳市场。

三是创新创造活变量。以授权、委托行使行政审批权等方式对园区赋权,推进沪滇产业园区共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千亿级园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硅产业、彝医药技术创新中心和特种钛合金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布局新型储能、生物育种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孕育生成。

四是绿色发展提质量。建设绿色园区,发展“绿电+先进制造”,推进林草碳汇交易,提高产业“含绿量”,降低发展“含碳量”。

  

位于楚雄市的独角兽企业——宇泽半导体(云南)有限公司。高建波 摄

  《云岭之窗》杂志社: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围绕文旅产业升级深化改革,在培育消费新场景新增长点上有新突破。在这方面,楚雄州有哪些举措?

  刘勇:楚雄州坚持促进文化与旅游双向赋能,以服装为载体的彝绣登上上海、米兰国际时装周舞台,禄丰世界恐龙谷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元谋旅居康养业去冬今春吸引8万余人旅居,并带来大量新的消费。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发展特色游。塑造“中国火城·浪漫花都”和“中国禄丰龙”城市IP,实施旅游特色县、特色镇、特色村建设行动,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服务品质,打造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

二是推进融合游。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推进侏罗纪文化旅游产业园、青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提升火把节办节水平,推广元谋旅居康养模式,促进文旅、商旅、游养融合发展。

三是拓展纵深游。挖掘景区、城镇、古镇、乡村旅游潜力,推动形成大纵深、多业态、高黏性、快衔接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过境游”向“纵深游”转变,带动城乡消费扩容。

  

楚雄彝绣。楚雄州委宣传部供图

  《云岭之窗》杂志社:近年来,楚雄州改善民生的一些原创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下一步,楚雄州将如何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刘勇:楚雄州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永仁“幸福里”就业平台、牟定“五个三”治污机制、“四个一”基层治理、基层救援等一批改革经验得到推广和宣传。

今后,我们将在4个方面持续发力民生领域改革。

一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广“直补快办”模式,更好助力稳岗扩岗。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多渠道创业就业。建设标准化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幸福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健全防返贫就业保障机制。

二是推动教育医疗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推进普通高中提质增效,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长效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推进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创新“社工+志愿”融合发展模式。

四是持续关心关爱“一老一小”。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广永仁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稳步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和儿童之家建设。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