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铸初心 韶华担使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廉洁建设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廉政教育已经走进了党员干部的生活、融入人们的日常,尤其是在创新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中,“行走的廉政课”已经成为具有大理辨识度的特色品牌。
近日,大理州以“清风铸初心 韶华担使命”为主题开展党员干部同上一堂“行走的廉政课”实践活动,并举行“金话筒”讲师决赛及精品课颁奖。从“金话筒”讲师复赛中脱颖而出的15位“金话筒”讲师紧扣“行走的廉政课”这一主题,以“党性初心课”巩固信仰根基,以“廉洁文化课”涵养清风正气,以“警示教育课”筑牢廉政防线,并密切结合白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引,以“行走”授业,用“行走”明志,于“行走”修身。
“金话筒”讲师:粱奇丽(永平县选送),荣获“警示教育课”第二名。
“这一切都无法‘假设’,一切都无法回到以前,一切都无法挽回,这世上真的没有‘后悔药’。由于自己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酒驾醉驾的严重危害,对不起多年来组织对我的培养和关怀,给家人抹黑、给组织和单位抹黑。”这是永平县一名因醉驾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人员最深刻的忏悔。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能够成为大多数人口中“拿财政工资”的人,是他多年来拼搏和努力的结果,因个人放不下面子、拒不了人情,酒后驾车严重违法违纪,工作说没了就没了。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对公民是法律常识,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是铁律。酒后开车,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代价不可谓不惨痛,为何少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仍然一意孤行、公然违犯?表面看是贪杯惹的祸,实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这与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有关,有的人认为被查处的是“倒霉人”,自己是“幸运儿”,不会查到自己头上;有的人自以为人脉广、关系硬,在“自己的地盘上”没有摆不平的事。近期通报的湖南省邵阳市一区委副书记醉驾被查,副区长等人安排私企老板“顶包”,最终被严肃处理。
是侥幸心理也好,还是盲目自信也罢,根子在于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纪律的自觉遵守,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不负责,纪法意识淡薄,组织的三令五申、苦口婆心,没有入脑入心,没能汲取他人的“教训”,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酒驾醉驾是成本最高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明确规定,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有酒驾、醉驾等违纪违法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惩处,还要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先曝光、后核查、再处理”的方式,对酒后违纪违法问题除了严查酒驾、醉驾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本身,还要顺藤摸排背后的“四风”,甚至是腐败问题,追查所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责任,严查对酒驾、醉驾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等问题,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在心里,是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深刻认识酒驾、醉驾的严重危害,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强化自我约束,切勿有侥幸心理,不要成为下一个“他”,也不要让一杯小酒毁了我们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