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行走的廉政课”实践活动 | 红色档案 弥渡记忆

来源:学习强国 2024-08-02 16:44:41 【字体:

“清风铸初心 韶华担使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廉洁建设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廉政教育已经走进了党员干部的生活、融入人们的日常,尤其是在创新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中,“行走的廉政课”已经成为具有大理辨识度的特色品牌。

近日,大理州以“清风铸初心 韶华担使命”为主题开展党员干部同上一堂“行走的廉政课”实践活动,并举行“金话筒”讲师决赛及精品课颁奖。从“金话筒”讲师复赛中脱颖而出的15位“金话筒”讲师紧扣“行走的廉政课”这一主题,以“党性初心课”巩固信仰根基,以“廉洁文化课”涵养清风正气,以“警示教育课”筑牢廉政防线,并密切结合白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引,以“行走”授业,用“行走”明志,于“行走”修身。

“金话筒”讲师:王玺涵(弥渡县选送),荣获“党性初心课”第三名。

大家好!我是读档人王玺涵。请跟我一起走进弥渡县档案馆,重温革命老区弥渡的红色记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弥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历史。从1948年10月建立第一个地下党小组开始,党的组织在弥渡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建立起党小组、党支部、中共弥渡区委和中共弥渡县委,党员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15474人。掀起了农民运动,建立起了临时政务委员会,历经近两年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岁月,42名弥渡儿女为弥渡乃至云南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中共弥渡地下党组织的建立

1948年10月,弥渡县第一个党小组在陆家营朱浴家东耳楼成立。尹宜公、史国泰、朱浴组成了第一个党小组,尹宜公任党小组组长,史国泰管组织,朱浴管宣传。第一次党小组会议学习了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分析了弥渡的情况,决定在弥渡中学工作的基础上放手发展“民青”,重点发展党员。1949年3月,经中共滇西工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弥渡地下支部,3月成立了中共弥渡区委。

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

1949年,弥渡地下党团结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势力,积极筹建革命武装,领导和发动人民,组织农民反抗斗争会,开展反“三征”斗争和武装起义。4月,弥渡各起义部队1000余人在弥渡中学整编为滇西人民自卫团第三支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云南。

革命政权的建立

1949年4月,滇西工委、滇西人民自卫团挥师向西区弥渡、南涧、巍山挺进,于4月18日首次解放了弥渡县城。弥渡地下党草拟了施政纲领,并以民主方式选举产生了弥渡县临时政务委员会,行使县政权力。党组织还指派了乡镇长和指导员,基本掌握了乡一级政权,保一级政权大部分已掌握到农抗会手中。

1950年1月1日,弥渡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各区、乡代表等近万人在弥渡中学广场载歌载舞,热烈庆祝弥渡解放。

欢迎走进弥渡县档案馆!在红色档案中感悟初心、传承精神、展望未来。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