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行走的廉政课”实践活动 | 以清澈的爱守护心中信仰

来源:学习强国 2024-08-02 11:18:23 【字体:

“清风铸初心 韶华担使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廉洁建设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廉政教育已经走进了党员干部的生活、融入人们的日常,尤其是在创新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中,“行走的廉政课”已经成为具有大理辨识度的特色品牌。

近日,大理州以“清风铸初心 韶华担使命”为主题开展党员干部同上一堂“行走的廉政课”实践活动,并举行“金话筒”讲师决赛及精品课颁奖。从“金话筒”讲师复赛中脱颖而出的15位“金话筒”讲师紧扣“行走的廉政课”这一主题,以“党性初心课”巩固信仰根基,以“廉洁文化课”涵养清风正气,以“警示教育课”筑牢廉政防线,并密切结合白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引,以“行走”授业,用“行走”明志,于“行走”修身。

“金话筒”讲师:陈越(祥云县选送),荣获“警示教育课”第三名。

2021年,我有幸加入纪检监察队伍,在祥云县米甸镇纪委从事纪检专干工作。作为一名“新兵”,两年的纪检监察工作时间不算长,但让我深深体会到纪检监察是一项“治病救人”的工作。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大概在去年六月,那天上午我刚走进办公室,看到一位大伯在院子里左顾右盼、神情焦虑。在与他交谈后我了解到,他姓张,他的母亲一直按政策享受低保,平时都是委托他每过几个月来镇上取一次低保金,但那天他去银行却发现卡里没有钱,所以想来问一下原因。

听完张大伯反映的情况后,我心想:“这还不简单吗?低保金系统里一查就知道了。”可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查出了问题。系统里赫然显示,他的母亲已经于6个月前因死亡办理了低保金注销。这与张大伯的说法截然相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一刻不敢耽搁,向镇纪委书记作了汇报,镇纪委当即联合镇民政办成立了专项核查组,对张大伯母亲低保金被停发一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很快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2021年11月,与张大伯母亲同村的另一名享受低保的老人去世,但村里负责办理民政事务的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报送材料,仅以口头形式向镇民政办报告了此情况,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也未严格核对人员信息,在操作低保系统时“张冠李戴”,错将张大伯母亲的低保进行了取消,导致低保金错发了半年之久。低保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是维持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如果我们不能始终坚持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便会损害群众利益。镇纪委对这件事情相关的责任人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理,同时,督促相关责任人积极追回错发的低保金,并为张大伯母亲重新申请低保,尽最大努力挽回了损失。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后来,我们到张大伯家中送还补发的低保金,张大伯很是激动,他的母亲坐在一旁也连连点头表达谢意,眼神里都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信任与感激,临走时还邀请我们秋天到他们家里摘梨吃。我深切感受到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肩上责任重大,只有带着感情、带着温度,才能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一滴水折射大海的光华,越是细微不起眼的小事,越能体现出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和群众的真挚情感。在我身边类似的故事不计其数,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普通、平凡、追梦的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事迹,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却让我动容:纪检监察室的同志,为了办案,起早贪黑,常年奔波在外调内审、执纪问责的路上;案管室的同志,时常与夜深人静时的一盏“孤灯”作伴;宣传部的同志,手握“长枪短炮”,穿梭于案件现场、民生一线记录纪检监察故事;党风室的同志,越是节假日,他们的身影越是繁忙,公车封存检查、节假日作风督查等。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发牢骚,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们知重负重,克服家庭、身体、人情等各种因素干扰,始终战斗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察一线。

迈进新征程,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对纪检监察工作和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守护心中“对党忠诚”的信仰,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用热血乃至生命践行“忠诚”誓言、诠释“干净”内涵、擦亮“担当”成色。广大党员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到信仰坚定、初心如磐!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