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沧市委书记张之政:当好“收信人” 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 2024-01-30 16:43:15 【字体: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对脱贫攻坚给阿佤山带来的深刻变化和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表示欣慰,勉励我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临沧各族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决心。我们坚持把“三好”嘱托作为谋划和推动临沧工作的根本遵循,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一体贯彻落实,强化“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政治自觉,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及时出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幸福之歌正在沧江大地唱响。

在见证佤山大地从刀耕火种到小康生活的历史性巨变后,心怀感恩的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联名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佤山人民在新时代的幸福生活。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支书们回信。图为老支书们争相阅看回信。云南日报记者 周灿/摄

一、牢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殷殷嘱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质量稳定向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优势更加巩固,绿色底色更加凸显。临沧市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等。2022年,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临沧段1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362.9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2%,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68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和抵边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实施“绿美临沧”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绿美建设、绿美爱心捐赠“三条路子”,建成绿美公路、绿美小区、绿美公园等点位6055个、绿美示范点407个,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14个、省级森林乡村79个、省级绿美村庄30个,绘就了四季鲜花盛开的美丽临沧新画卷。

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围绕构建5个千亿级、4个五百亿级、5个百亿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产业集群,获批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000亿元台阶。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基地2200万亩,其中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占全球50%以上,茶叶、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1位,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2位,累计认证绿色有机产品634个、面积222万亩。在建新能源项目26个,装机309.73万千瓦,容量达100.06万千瓦的11个集中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深入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成功打造沧源葫芦小镇、沧源司岗里崖画谷等AAAA级旅游风景区,成功举办泼水节、“摸你黑”狂欢节、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等节庆活动,翁丁古寨完成原址重建并全面开放,“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种温度叫临沧”城市品牌越叫越响。2023年1—10月,累计接待游客3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1亿元,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15倍和1.24倍。

临沧城市建设  供图

二、牢记“维护好民族团结”的殷殷嘱托,让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增收路子更加宽广。扎实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深化东西部协作,强化定点结对帮扶,开展“携手兴乡村行动”,抓实现代农民培养培训工程、经营性收入等促农民增收9条措施,38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87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增收9.23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3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3008元,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用于民生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5%以上,高考上线率连续8年稳居全省前列,临沧高中教育品牌持续巩固提升,临沧高级技工学校晋升为技师学院。扎实推进健康临沧建设,实现县域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全覆盖,中医药传承发展扎实推进。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临翔区锦凤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民族团结更加紧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等主题实践活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新时代临沧发展的最强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2023年临沧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如今的临沧,呈现出“北京边疆紧相连、领袖人民心连心”的生动局面,《阿佤人民幸福歌》等一首首感恩共产党、感恩习近平总书记的本土歌曲广为传唱,“时代楷模”鲍卫忠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成为佳话,各民族手足相亲的纽带更加牢固。

沧源风光  沧源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三、牢记“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勇担强边固防重大使命

强边固防有新担当。扛实为国守边、卫国固防、确保边境长期稳定的政治任务,构筑“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网格化矛盾”的坚强组织体系,全面加强边境立体化防控,稳妥处置边境突发事件,打赢边境疫情防控阻击战,有效维护国家利益、边疆稳定、边境安宁。开展“争当一辈子好段长”、“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实践活动,涌现出“一门两忠烈”的张从顺、张子权父子和“活界桩”毕世华等一批用生命守护边疆的先进典型,各族人民合力守边固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强边固防的“钢铁长城”愈加牢固。

兴边富民有新作为。坚持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加快建设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成功举办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实现规模化、常态化运行,累计实现海公铁和公铁联运2.3万个集装箱。大力发展“互市+落地加工”,2021年以来,实现进出口贸易114.87亿元,其中边民互市贸易额54.39亿元,带动边民增收2400万元。参建的援缅滚弄大桥竣工验收,临沧至清水河口岸高速公路项目通车运营140公里,临沧至清水河铁路项目计划202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投入16.82亿元,“一村一方案”高质量建设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44个。

基层治理有新成效。融合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探索形成“临翔慧民居”社区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问题包保化解专项行动,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全市共划分五级网格6.4万个,网格长(员)12万名,各类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不断增强,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临沧潜力无限、未来可期。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决扛起“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责任担当,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接续奋斗、向洋而兴,全面建设忠诚担当、共同富裕、鲜花盛开、守望相助、推窗向洋、边防稳固的临沧,努力开创“三好”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沧篇章。(作者张政之 系临沧市委书记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