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精彩亮相
——评近期三部云南本土影片
作者:林进桃
今年4月,3部云南本土中小成本电影《再见土拨鼠》《屋顶足球》《陨石江湖:天降20亿》(以下简称《陨石江湖》)几乎同期登陆院线,在影坛刮起一股小旋风。这三部内容有别、风格迥异的影片,都带着创作者的理想表达和艺术探索,展现了年轻电影人蓬勃的创作生命力,是云南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一次精彩亮相,呈现着云南新锐电影力量的新气象。
云南籍电影人杨程成执导的《再见土拨鼠》荣获2022年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该片围绕少年琼培想得到外来商人老孙的平板电脑,不惜出卖土拨鼠后又营救土拨鼠的故事展开。影片不仅涉及生态保护的主题,也涉及少儿成长的追问,对友情、亲情等进行探寻。回顾世界电影史,通过少儿视角讲述生态故事、聚焦情感叙事的经典作品有许多。比如美国导演拉罗尔·巴尔兰德执导的电影《伴我高飞》《小豹杜玛》,分别通过讲述少女爱米与野雁、男孩塞恩与猎豹杜玛的故事,彰显了环保、成长、亲情等主题。无独有偶,法国导演尼古拉斯·凡尼尔执导的《给我翅膀》,通过少年托马斯护送白额雁迁徙的故事,探讨了相似的主题。《再见土拨鼠》借助纯真的少儿视角,串联起生态保护的主题及民族文化的建设,把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叙事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是一部纯粹、干净而又明媚的影片。《人民日报》赞誉该片:“温暖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事实上,不仅仅是《再见土拨鼠》,取材于云南、由云南本土演员领衔主演的《屋顶足球》《陨石江湖》同样属于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佳作。《屋顶足球》由飞鱼执导,故事创作的灵感源自导演的一次云南采风。影片讲述了云南大山里的小姐妹阿依美、阿依朵与村中小伙伴组建女子足球队,以屋顶为球场,“站在屋顶看世界”的励志故事。《陨石江湖》由郭海涛执导,根据2017年香格里拉陨石事件改编。片中讲述了一群各怀心事的“陨石猎人”阴差阳错集结在一起,寻找陨石的故事。无论是《再见土拨鼠》中“藏族少年+土拨鼠”的温情生态故事,或是《屋顶足球》中“大山姐妹+足球”的励志体育故事,还是《陨石江湖》中“陨石猎人+寻宝”的公路探险故事,三部影片内容大相径庭,风格迥然有别,却都有着“温暖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学者胡智锋评述:“在关注平民叙事、直面现实困境的同时,以温暖为主基调,表现人对真善美、光明和未来的追求,即温暖现实主义。”《再见土拨鼠》不回避琼培父亲因为贪欲捕猎野生动物而摔死、电子游戏对乡村孩子的巨大诱惑等问题,《屋顶足球》不忌讳阿依美母亲因为贫穷贩卖野生象牙而入狱、农村留守儿童等话题,《陨石江湖》不遮掩纪录片女导演梁颖的尴尬处境,也不遮掩小人物的艰难困境。3部影片均展现了难能可贵的“直面现实困境”的勇气。当然,对于新时代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来说,更重要的是在直面现实、保持锐气的同时,能够始终彰显温暖的基调。琼培在出卖与营救土拨鼠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领悟到祖辈与土拨鼠和谐共处的淳朴理念,而商人老孙的出现及平板电脑带来的冲击,使两位少年的友情在经受考验后更加牢固,少年想象外面世界的通道由此打开。《屋顶足球》更是如此。从未走出大山的女孩们因为足球,叩开了通往山外世界的大门,而昔日的足球球星、今日的酗酒贩子也迎来了蜕变与重生。阿依朵的扮演者谭新宇戏里戏外的“足球人生”——从入剧组前只能颠几下球到后来加入云南省青少年足球队并参加2024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生动写照。《陨石江湖》中,想做网红卖山货的老板刘宝强、追求纪录片理想却不为市场接受的导演梁颖、不被认可却痴迷天文物理的乡村教师段星河、想赚钱给重病父亲治疗的沈小宝、败掉祖业债台高筑的陨石猎人杨天,由这5人临时组建而成的“猎陨小队”尽管未能抱得陨石归,却都在“寻找星星”的奇异旅程中强化自我认知、完成自我救赎,在黑色幽默的外衣下,折射着强烈的自我审视与人文关怀。
纵观世界电影史,温暖现实主义电影既不同于法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也有别于意大利二战结束前后产生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以雷内·克莱尔为代表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人,其电影在与社会现实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努力在生活困境中找寻亮色和诗意,但影片的结局,主人公大多归于寂寥与幻灭。而在温暖现实主义电影中,尽管历经波折,主人公仍然以饱满昂扬的姿态,迎接人生的挑战与美好。不同于以维托里奥·德·西卡为代表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人专注于人的物质贫困而无法提供建设性解决方法的问题,温暖现实主义电影既不回避现实的困顿和艰难,又努力提供解决问题的积极方案,试图与观众产生共鸣共情,提供情感抚慰和情绪支撑,提供向上向善的力量。近期云南本土的三部影片莫不如此。无论是莫斯卡村少年与土拨鼠的美好情愫,还是大山里少女与足球的励志故事,或是“猎陨小队”在最后关头守住底线,这些电影都有着温暖人心、引领正能量的效能。
好电影离不开好的电影创作团队。从2017年着手毕业作品到2022年斩获金鸡奖再到2024年4月正式上映,《再见土拨鼠》团队多年磨一剑,用心打磨影片每一处细节。除了几位小演员自然质朴的表演,杨程成的演技亦可圈可点,他也因此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土拨鼠动作、情态等的精准捕捉,无论是影片前半段土拨鼠与孩子们无忧无虑、毫不设防地嬉戏,还是后期土拨鼠看到琼培时惊慌失措、东躲西藏的样子,都极为传神。据悉,土拨鼠的镜头大部分是通过补拍获得的,为了捕捉到更多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更富诗意和内涵的镜头,创作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蹲守拍摄。《屋顶足球》剧组为了挑选到合适的小演员,尤其是找寻到飞鱼导演眼中“原生态”“野性”的孩子,走访了云南近200所学校、见了上万名学生,最终挑选出与剧作高度匹配的素人小演员。《陨石江湖》为了打造真实立体、神秘多彩的“猎陨”空间,主创团队近10次前往云南各地取景,大全景、空镜头下,丽江、香格里拉两地壮美瑰丽的自然风光与公路式寻宝故事相互推进,为观众提供了极富特色的视觉体验。
近期集中亮相的几部云南本土影片,让我们惊喜地看到部分电影创作者自觉地把个人的职业理想和艺术追求与国家、时代的需求相结合,成为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的重要力量。这几部电影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如主创团队年轻化,素人演员挑大梁等。他们的探索与成功,可为有志于电影创作的年轻人提供以下启示:第一,借助地缘优势,扎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从创作者最具情感的地方、最为了解的人和事出发,往往可以挖掘出最动人的故事。如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依托故乡,竭尽一生为全球亿万观众打造“西西里岛”的传说。杨程成导演在谈及《再见土拨鼠》拍摄心得时说,“我把童年拍给你看”,而他的下一部电影《我的小野猪》也将延续儿童、民族、生态等主题。有着天然摄影棚美誉的云南,为本土电影创作提供了绝佳的影像空间。如《屋顶足球》把镜头对准泸西县古村落景观,当飞鱼导演把这一独特空间与自己从小就怀揣着的足球梦想结合起来,二者的发酵升级造就了该片最大的亮点。第二,中小成本电影取胜的关键,在于夯实故事与深化主旨。对于没有太多资金来源的年轻创作者来说,很难在大场面营造与视觉奇观美学上与高投入、大制作的电影团队相比。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向外,固然可以巧借自然、人文空间推动叙事,向内,却需要精心打磨故事,深化内涵主旨,探索多类型融合与多元化创新的路径。近年来票房与口碑俱佳的中小成本影片,无不在夯实故事与深化主旨上下足功夫。
诚然,作为“新人导演+素人演员”的电影,3部影片仍有不少可待提升与完善的地方,如《再见土拨鼠》仍可适当丰盈叙事辅线与加强主观视点镜头;《屋顶足球》过多的音乐介入削弱了影像表达,相比同类型题材,创新稍显乏力;《陨石江湖》进行人性探寻时,在自我艺术表达与市场类型运作中有犹豫摇摆之嫌等。但本土新锐电影力量的陆续涌现及其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精彩亮相,让我们有更多理由期待云南电影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