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川区持续推进“三带”促“三变”,在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帮扶下,通过科技带良种、大户带散户、企业带销售的方式,促种业变革、观念变革和营销变革,探索出一条农业组织化发展新路子,助推洋芋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目前,东川大洋芋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4年,东川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41348.3亩,总产值20433.43万元,亩均效益4941元,其中由专家团队育繁推广的开花薯1号品种平均亩产1.2吨,每公斤价格达10元,亩均产值超1.2万元。
标准化示范种植带领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东川大洋芋口感软糯细腻、营养丰富,因其蒸煮后表皮开裂的纹路形似开花,故称“开花洋芋”,深受市场青睐。由于东川大洋芋对种植环境较为挑剔,加之原种薯质量退化,一段时期内产量和品质并不稳定。
近年来,东川区依托气候优势和小江干热河谷丰富的光热资源,在国家科技特派团隋启君、杨琼芬等专家的帮扶支持下,开展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研发和种苗繁育推广工作,在小江河谷、二半山区建立马铃薯育繁种基地和试验示范种植基地,筛选出“开花薯1号”“开花薯2号”“合作88号”“云薯304号”“威芋3号”等多个新品种,马铃薯产业实现品质、产量双提升。
近年来,东川区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将过去零星分散的“小田”变为权属清晰、管理规范的“大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示范种植,鼓励周边散户以土地资源、闲置资金、生产务工等方式参与共同生产经营。
来自汤丹镇石庄村的种植大户毛加兴,在红土地镇法者村流转了359亩土地用于新品种洋芋示范种植。今年,毛加兴种植的600多吨“开花洋芋”走出大山,走上省内外市民的餐桌,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目前,以土地、资金、务工等形式参与到毛加兴种植基地生产经营的有100多人,不仅每月能获得2000多元的务工收入,还能学到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在毛加兴等大户的带动引领下,散户们正在向专业种植户转变,形成了由散到聚的发展新格局。目前,东川区先后打造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7个,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带动2.5万人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实体店+电商销售”模式让“开花洋芋”走向全国
为让东川大洋芋等优质农产品出山、出圈,东川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积极引进培育农业电商、供应链选品、市场信息服务、品牌运营等农业服务型企业,以“多彩东川、小众高端”为营销思路,积极拓展农特产品销路,帮助农户增加经济收入。
身为东川知名“选品官”的云丽,是东川区走出来的新农人之一。她创立昆明农果商贸有限公司,把全区各合作社的农特产品纳入自己公司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实体店+电商销售”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共同营销。
云丽用6年时间让自己从一个在山村间走街串巷收山货的卖货郎,蜕变成穿梭于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销售精英。2022年,云丽抓住沪滇协作机遇,在上海建立起了自己的首个高原特色农产品选品中心,将东川“开花洋芋”推介到上海、浙江等地,让“开花洋芋”走出云南,走向全国。2023年,全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带动1.5万脱贫户实现增收。
“东川区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自己的责任就是做好东川农产品的‘选品官’,把更多的高原农特产品送到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上。”云丽表示。(记者 党晓培 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