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推崇德高业精的好老师,塑造惠民有感的好学校,成就人人出彩的好教育……近年来,嵩明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高位推动 嵩明教育振兴发展
近年来,嵩明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将教育事业作为全县“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嵩明教育振兴,先后出台《嵩明县教育体育工作行动计划(2021—2023年)》《嵩明县实施学前及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着力建立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加快推动嵩明基础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办好县域教育,需要“人”“财”两个支撑。嵩明县积极落实教育规划优先、经费投入优先、资源配置优先“三个优先”。凡是涉及教育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一把手”协调解决;凡是涉及教育经费的事项,县财政优先给予足额保障;凡是涉及教育的重大项目,全县相关部门尽全力支持。党政齐抓共管推动部门协同落实,进而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工作推进机制。
嵩明近年来始终聚焦教育发展所需、人民期盼所向,着力解决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截至目前,嵩明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64%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04%以上。
扩优提质 好学校建在“家门口”
2021年7月,昆一中嵩明学校运行,嵩明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学段名校教育资源;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引进名师5名,组建县级名师工作室15个;2023年4月,嵩明县首个名校长培养基地——熊关清名校长工作基地授牌、开班;2024年3月1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嵩明中学正式揭牌……从强化集团化办学,到促进教育数字化升级发展,再到实施“名校+老校”帮带,嵩明下好“内涵棋”,答好“质量卷”,建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加快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
嵩明举全县之力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聚焦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通过强化合作办学,不断发挥昆一中嵩明学校引领示范作用,嵩明一中、嵩阳一中、嵩阳二小教育成果初步显现。8所初级中学实施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建设项目,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持续推进研训一体化建设,组建学科核心团队34个,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00余人,教坛新秀212人、昆明教学名师18人。
教育改革成效斐然:嵩明县高考成绩连续4年提升,4年来全县综合一本率、本科率分别实现年均2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以上的持续提升;全县文化考生一本上线人数不断增加,实现由2位数到3位数的较大突破,2024年一本上线应届生达127人。
教育领域改革、开放、创新永远在路上,嵩明正通过不断革新办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治校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红利。
五育并举 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来,嵩明县成功创建省级研学基地1个、市级研学基地2个、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6所;累计创建“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和“春城先锋·育人红烛”示范校17个;嵩明县黄龙山小学探索“五彩小种子”课后服务融合课程模式,获得学生和家长的点赞。
一项项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素质教育在嵩明的深耕。嵩明县着力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园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艺术课程与活动精彩纷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助力学生成长,五育并举成果显著,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生态更加健康和谐,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如今,嵩明县人人关心教育、处处尊重教师的氛围愈发浓厚。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61所,开展课后服务学生36258人,课后服务参与率100%,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5+2”课后服务,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兴趣,促进个性培养,拓展学习空间,开设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特色课程50余门,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未来,嵩明县将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