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引发了热烈反响。
信里所提到的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石碑,与西双版纳州有着深厚的渊源——1951年参与立碑盟誓的48名各族代表中就有11名来自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译制成傣语、哈尼语两种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农村应急广播以及州广播电视台的调频广播送到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当中。
图为西双版纳州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哈尼语组、傣语工作人员开展译制工作
西双版纳州民族语译制人员玉应叫说:“民语广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阵地。民族团结誓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我们一定通过做好民语电影译制,守好主阵地,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曼龙村村民依香说:“能够以本民族语言形式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倍感亲切!今后,我们会继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像凤凰花一样越开越绚烂。”
西双版纳州勐腊镇曼龙村群众正在收听民语译制广播《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
西双版纳州各族群众表示,一定按照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在总书记回信的鼓舞下,继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深入推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奋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