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满眼金黄,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平坝镇平地村,正值万寿菊采收季,今年60多岁的村民赵明兰正和几位村民置身花海,两只手左右开弓,大朵朵的万寿菊花不断地落在尼龙袋子里。“今年已经陆续采收了两茬,1公斤的收购价1.3元,每亩收入稳稳地在4000元以上,虽然年纪大了,种植万寿菊还能挣不少钱。”赵明兰说。
近年来,文山州立足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发展“短平快”的万寿菊种植,种植基地规模连年扩大,州域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0%,全省的60%。目前文山州丘北县、文山市、马关县、麻栗坡等万寿菊种植面积已达34.5万亩,年产值可达6.5亿多元,带动3.4万余户农户参与种植。
丘北县腻脚彝族乡万寿菊花海 腻脚彝族乡人民政府 供图
在平坝镇平地村的万寿菊收购点附近,整齐地排着很多小三轮车和货车,满载着新鲜采收的万寿菊花等着过磅,种植大户韦兴华今天已经到收购点交售了两车花,“今年种了20多亩,产量不错,还能再采5、6茬,收入应该有8万元左右。”过完磅,刷卡、记重、开单,韦兴华乐呵呵地拿过“过磅单”,“和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十天后,公司直接把钱打到卡上。”一手交花,一手领钱,万寿菊成了当地村民的黄金“致富花”。
文山市平坝镇平地村万寿菊花海 王世涵 摄
万寿菊种植周期短、易管理、有销路,10年来,平地村万寿菊种植面积从300多亩扩大到800多亩,价格逐年攀升,花农收益也越来越可观,村民韦星洪在平地村收购点担任收购点点长,见证着这几年万寿菊产业为当地花农带来的经济效益,“建了收购点后,最远的寨子3公里就能送到,现在每天收花30吨左右,到了旺季能收50多吨,花量每年都在增加。”
如今,万寿菊已经成为了平坝镇的主要产业,为降低群众运输成本,平坝镇通过政策支持,整合项目资金实施万寿菊收购站建设,全镇10个村委会实现收购站全覆盖,共建成25个菊花收购池,可以储存鲜花近3万吨。
花农到收购点交售万寿菊 腻脚彝族乡人民政府 供图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10余年来,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浩、瑞丰、维恩、恒润德、盛达等近12家公司相继落户文山发展万寿菊,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行“统一组织供种、统一集中育苗、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订单收购”,在田间地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万寿菊堆沤点及242个万寿菊收购站,并建立了初加工和浸膏厂,初步实现了万寿菊育苗、种植、收购、就近交售、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依托文山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契机,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改造升级,2022年,建立了浸膏加工生产线,进入精深(浸膏)加工链,2023年,文山出口万寿菊浸膏374吨、货值5357.4万元。
云南立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亚龙介绍说,2023年,公司带动文山州万寿菊种植农户4万余户,收购万寿菊鲜花20余万吨,直接新增就业岗位12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去年销售收入31645.04万元。
万寿菊全产业链建设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文山州丰富旅游业态增色添景。在丘北县腻脚乡,乡村街路连片盛开的万寿菊花海,正成为吸引游客走进乡村“打卡”的新景点,推动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立足区位资源和文化优势,腻脚乡将万寿菊产业发展与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大旅游发展相结合,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在万亩万寿菊连片区域打造8个万寿菊花海景观,打响“腻脚万寿菊”和民族特色品牌,推动万寿菊产业实现三产融合。今年,万寿菊将在壮乡苗岭相继盛开,持续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记者 王世涵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