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婷(左)身着滇剧练功服向陈亚萍(右)学习简单的滇剧表演。 胡丽仙 摄
云南省最具文化特色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滇剧,声腔独特、古拙朴实、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滇剧深受省内外群众的喜爱和关注。前不久,泰籍教师陈雪婷来到了被称作云南“九朵梅花”之一的滇剧名家陈亚萍演出的剧场和她的家里,体验和感受滇剧的文化魅力。
在剧场里,陈亚萍演出的剧目《思凡》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陈雪婷,这是喜欢表演艺术的陈雪婷第一次接触滇剧,这让她迫不及待地向陈亚萍询问起了戏曲表演的动作和手势。陈亚萍随即邀请陈雪婷到家里做客,进一步了解滇剧人舞台背后的生活。
走进陈亚萍的家,处处都有滇剧的印记,橱柜上摆放着印有一枝红梅和写有“梅花香自苦寒来”字样的奖盘。“这就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的品格同样也是中国戏剧人坚韧追求的品格,这个沉甸甸的奖项是对艺术和艺德的双重肯定。”陈亚萍介绍。“我出生于滇剧世家,父母都从事滇剧艺术,我从小受此熏陶,12岁就考入了云南省文艺学校滇剧科,学习滇剧表演,一转眼已从事滇剧艺术四十余年。”从陈亚萍与滇剧相依相伴的回忆中,陈雪婷更加明白了中文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含义。
陈亚萍的儿子耳濡目染也传承了滇剧表演艺术,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开始了新生代的滇剧艺术求索和创作。陈亚萍和儿子经常探讨和思考如何创新发展滇剧,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让滇剧焕发新光彩。
陈亚萍为陈雪婷换上了自己的练功服,开始教她一些简单的身段、眼神、手势等滇剧表演技巧。在对滇剧逐渐了解的过程中,陈雪婷希望能将滇剧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泰语教育进行融合互动。“一个时代培养一批艺术家,一批艺术家培养一批观众。这和我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也一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自己的付出会在学生身上发光。”陈雪婷说。(记者 胡丽仙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