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云岭 希望满乡】宋成:握好接力棒 续写新答卷

来源:云南日报 2024-09-03 15:04:44 【字体:

编者按:

秋风轻拂,时光的笔触悄然在大地勾勒出斑斓画卷。

会泽县钟屏街道思源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岳光荣正马不停蹄地走访,为社区的准大学生们争取 “金秋助学” 资金,为村民谋划增收之路。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满山的沃柑树硕果累累,中交集团驻村第一书记宋成与村干部们在田埂间,商议着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的新蓝图。鹤庆县六合乡松园村宁静而充满希望,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帮扶下,以产业筑基、人才赋能,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在兰花种植产业的推动下,成为全县 “千万工程” 示范村。

在彩云之南的广袤天地间,一个个乡村故事如璀璨星辰般闪耀,诉说着希望与梦想、奋斗与拼搏。

中交集团派驻泸水市老窝村第一书记宋成——

握好接力棒 续写新答卷

宋成向游客展示刚采摘的火龙果。记者 李寿华 摄

初秋,走进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放眼望去,满山的沃柑树挂满了圆润饱满的果实。果园里,中交集团派驻老窝村第一书记宋成与村干部们察看柑橘长势,商量着建设集乡村旅游、休闲娱乐、进园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相关事宜。

“乡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产业是根基。这是我在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驻村期间的真切体会。”宋成说。

自扁王基村,中交集团耗时10年倾力帮扶的边境幸福村。山坡上发展肉牛养殖业、沿江发展火龙果种植业、集市农产品交易和商贸业繁荣发展。10年耕耘,为该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023年3月,宋成跨越千里,从天津奔赴泸水市,接下对口帮扶“接力棒”,成为中交集团派驻自扁王基村的第六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翻阅”前五任驻村第一书记拼搏奋斗的致富成果,进组入户,了解群众的梦想与期盼,一同绘制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接续巩固拓展火龙果和肉牛产业;规范乡村建筑公司运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农贸市场,搭建乡村农副产品交易平台,深耕土特产经济;培育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劳务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实施“和美庭院”“巾帼美丽庭院”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一系列帮扶举措落地,翻开了自扁王基村灯火璀璨、喜乐安宁新篇章。

傍晚,明亮的路灯下,自扁王基村灯笼坝村民小组村民拾英妹正在将采购来的花椒放到车里,准备第二天运往泸水市六库街道。

“以前,村间道路狭窄、坑塘多,车子进不来,拉点什么东西也不方便。”拾英妹说,宋书记来了后,修了柏油路、安装了路灯,兴建了农贸市场,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傍晚,中交火龙果休闲广场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八才三带着村民,唱“摆时”、跳傈僳“刮克”舞。

每天19时许,八才三、祝兴三等非遗传承人就穿上傈僳族服装,在广场上带着乡亲们排练歌舞,表演非遗节目,成为怒江美丽公路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宋成将繁荣民族文化作为重要帮扶内容,支持村里的3支傈僳非遗艺术团传承好优秀乡土文化,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节,开展丰富多样的文艺表演活动,讲好丰收故事、农民故事、乡村故事,激发广大农民奋斗新时代的热情。

“靠民族文艺表演,40多名妇女有了稳定的收入。”八才三说。

驻村一年来,宋成积极争取到中交集团帮扶资金62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7个,覆盖产业、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教育帮扶、文化振兴等领域。村建筑公司收益157万元,带动本村村民务工1.2万余人次;农贸市场开市,四邻八乡的群众前来赶集、做买卖,以前耕田种地的农民成为小摊贩、农产品生意人,就地就业增收路拓宽了;建设泸水市民族中学美术梦想教室、音乐梦想教室、录播教室等系列“中交助梦”教室,补齐学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短板弱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征程上,宋成以村寨美、产业兴、百姓富、教育好等耀眼成绩,交出一份优异的协作帮扶“中交答卷”。

房前屋后灯亮了,村容村貌更整洁了,入组道路更好走了,自扁王基村一年一个样。柑橘种植产业提质增效,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持续优化,建成集吃、住、行、游、乐、娱于一体的高山农家乐和郊野休闲地……

到泸水市老窝村后,宋成与村“两委”结合村情,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争取中交集团帮扶资金523万元,实施绿美乡村建设、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教育帮扶等一系列项目,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建设和美幸福新老窝。

宋成表示,下一步,老窝村将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好蔬菜、柑橘和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泸水市后花园和避暑地,让更多的群众依靠多元产业走上致富路。(记者 李寿华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