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命名全国53个地区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景迈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全镇总面积386.61平方公里,距澜沧县城45公里,国道219线纵贯而过。下辖5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367户18530人。
景迈山翁基古寨荣获“云南30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芒景村荣获“中国十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景迈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惠民镇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绿美乡镇。景迈山获得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22年成为了中国唯一上榜《国家地理》杂志“2022全球最佳旅行地”。
近年来,澜沧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严格保护景迈山古茶林生态系统,创新迭代景迈茶生态产业,探索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出了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绿水青山世代相传、点绿成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刘仕海 摄
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是全世界发现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誉为世界茶树自然博物馆。景迈山古茶林由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组成,其中包含着5个民族15个村寨,平均海拔高度约1400米。森林覆盖率达83.14%。
这里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种子植物134科1500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50种以上,保护野生动物150种以上,景迈山保留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古茶林生态景观,是“云南澜沧国家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
谭春 摄
景迈山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古茶林生态环境,传承古村寨社区文化的基础上,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历史传统,充分发挥乡贤、民俗等传统治理元素积极作用,大力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为景迈山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仰承茶祖精神、附闻景迈茶香”为愿景,景迈山走出了一条从“靠山吃山”到“爱山护山”再到“育山富民”的生态发展之路。山上打造了景迈山普洱茶“绿色食品牌”和景迈山休闲旅游“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山下发展乡村振兴绿色生态产业,重点开展高标准九泽茶马古窖、帕哎冷城综合商业体、茶物流园区、茶博物馆、柏联茶庄园等茶产业基础设施项目,高标准建设大型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益性工程项目,以及高级柏联五星级酒店、安缦酒店、洲际假日酒店、温泉度假区等酒店建设项目,聚焦景迈山“茶文旅产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延伸链培育,形成景迈山“山上山下产业共同体”。现有63家企业在景迈山发展“茶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业”,年接待旅游人数达21.2万人次以上,实现生态旅游经济收入1.1亿元。据2022年统计,景迈山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0元,实现了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景迈最动人、最闪亮、最耀眼的底色。
董琳 摄
神奇景迈,“村寨围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古茶林不仅是生产场地,也是生活家园,景迈山“森林-茶林-村落”呈现林、茶、人“三位一体”生态空间,使茶林得以利用,森林得以保护,村寨得以发展,收入得以增加,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画卷,体现了景迈山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彰显了景迈山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明智慧,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历史见证。
苏锟 摄
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景迈山,当下所为,未来可期!
来源:澜沧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