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媒体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来源:云报客户端 2023-12-06 15:19:00 【字体:

12月5日,国内外媒体代表、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相聚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会场)暨第二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

世界媒体峰会机制自2009年创建以来,始终致力于促进各国媒体共同发展。本届峰会聚焦云南,加强媒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成为滇池之畔最响亮的声音。2022年8月,首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办,为云南走向世界打响了一张新名片。

ca3c2135-e417-4f44-89aa-23cb0636e5d5.jpg

提振团结合作信心

媒体作为联结文明的纽带,肩负着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的使命。围绕本届峰会“提振全球信心 共促媒体发展”的主题,与会嘉宾认为,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提振团结信心。

保加利亚通讯社社长基里尔·瓦尔切夫在发言中阐释了“保持振作”的重要性。土库曼斯坦东方通讯社社长别克杜尔德·阿曼萨雷耶夫的发言中,“相互信任”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

随着信息技术加快发展,舆论生态、媒体生产方式面临新变革、新要求,如何适应、拥抱这些变化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老挝巴特寮通讯社副社长西婉赛·西潘卡姆说,新闻媒体要适应瞬息万变的新情况,运用新技术,提高新闻产品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

在巴基斯坦互联新闻社总编辑穆罕默德·阿斯拉姆汗看来,不断更新的技术正重塑新闻行业,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要应对虚假信息、维护媒体公信力等方面的新挑战。他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媒体创新发展。

40402aab-7509-4b4f-997d-d5f382576268.jpg

同穆罕默德·阿斯拉姆汗一样,许多媒体人也观察到了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媒体带来的机遇。

柬埔寨新闻社副社长坎索皮伦认为,不久前通航的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为柬埔寨与中国特别是云南省扩大交流提供了重要通道。双方媒体应抓住机遇,推动深化从“硬联通”到“心联通”的全方位合作。

斯里兰卡锡兰联合报业集团主席哈兰德拉·尼尚塔·卡里亚瓦萨姆说,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斯中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越发紧密,相信未来媒体将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积极搭建媒体合作平台,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活动,讲好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发展、人文交流的故事。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祖坤表示,媒体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记录者、参与者、推动者,应传承丝路精神,加强合作交流,广泛凝聚共识,积极传播正能量,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架起相知相亲桥梁

峰会现场,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创展示,承载着云南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中老铁路通车两周年成果展示则彰显了云南的开放步伐。多年来,云南着力推进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峰会与会嘉宾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深化民心相通建言献策。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谈到了语言的重要性。赵刚说,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外国语大学将在语言教育、语言研究、语言保护、语言传播等方面努力建设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之桥。

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陶德言关注“郑和”这个文化符号。“媒体应该致力于成为‘新航程下的郑和’。”陶德言说。他还结合与多位外国媒体记者交流的感受分享,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更需要全球媒体人发挥专业才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42355694-6c1b-4c13-bcc3-48c5b33a759f.jpg

今年以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云南国际传播的热词。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中心品牌室执行主任、教授眭谦认为,地方品牌可以看作一个地方的“封面”,构建地方品牌需要发挥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力量,需要民众共同参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娄可伟表示,云南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从以文塑旅、服务创优、加强宣传、深化合作等方面全面打造云南文旅城市品牌的新形象,与八方朋友共建共享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我已多次到过云南,这次峰会让我进一步认识了云南。”孟加拉国联合通讯社副总经理马苏德·贾米勒汗则以自己的经历表述搭建媒体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他说,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与云南媒体同行互学互鉴,开展合作。

12月5日,《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昆明倡议》发布。倡议提出,全球媒体应当秉持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关注各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讲好城市和企业故事,通过不同视角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各国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价值共振;合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革命发展成果。

从昆明出发,云南将牵手各国媒体朋友,架起相知相亲、面向未来的桥梁。

20928eae-16bc-4332-8d82-cca20436261f.jpg

特写:打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云南形象宣传的全新IP和国际传播热词,截至目前全网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10亿次。在作为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会场)暨第二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举办地的昆明云南海埂会堂,主办方在会议期间开展云南文化交流展示活动,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家媒体、国际组织等机构的300余名代表面前。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种生态绿色的生活、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一种和谐幸福的生活、一种开放包容的生活,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活动上,以云南生物多样性为载体,利用废旧物二次创作而成的“亚洲象北上南归”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拍照打卡,激发了大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集工笔画线条、油画渐变技巧和浅浮雕特点于一身的掐丝珐琅彩画,作为云南传统民居特有建筑装饰的瓦猫,“妙在有斑,贵在浑厚”的昆明斑铜工艺品,展示了云南丰富且独特的历史文化;《云南欢歌》《踩街节》等“农民画”作品,生动反映云南人民的生活情趣以及时代的变化和进步。

“昆明因花而盛,因花而名,是享誉世界的‘亚洲花都’‘中国春城’。”借助此次国际活动平台,昆明市在会场内举行城市推介会,正式启动“总有一朵鲜花为你而来,向往的生活还是昆明”主题城市宣传营销活动,推出25项品牌活动。

“鲜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昆明最浪漫的打开方式,在西双版纳,普洱茶一定是最有韵味的打开方式。”品味了勐海树中王茶坊展出的西双版纳代表性茶山的普洱茶后,波兰媒体协会总经理本·伯纳德·萨西感叹道:“什么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这种生活不仅是云南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值得共建共推共享。”

5b9a9f01-1f95-4136-83f6-8b94768556b7.jpg

外眼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奥地利媒体人克里斯蒂安·容维尔特:共同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2008年,正在攻读企业与媒体管理硕士学位的奥地利人克里斯蒂安·容维尔特第一次来到北京交换学习。那时,他可能并未想到,自己从此将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多年过去,由他担任经理的奥地利奥克图电视台,已与中国多家全国性、地方性媒体展开合作,他也成了许多人眼中的“中国通”,足迹遍及广东、浙江、上海等中国的多个省市。

“不过,云南我还是第一次来。这里成荫的巨木、四处盛开的鲜花,让我产生‘乡愁’,想起了家乡附近的森林、高山与原野。”容维尔特笑着说。在他看来,云南与奥地利有着相似的美丽风光,而云南人和奥地利人一样,都热爱自然。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COP15大会成功召开,让世界看见了云南,也让云南多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世界认可,并成为全球学习的榜样。”一向关心生态环境的容维尔特说。

他还表示,近年来,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欧盟各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加强立法、减少碳排放、建立国家公园等方式,加强对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媒体也积极参与到诸如气候变化、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等相关探讨中,加强人们的意识,为共同保护地球家园尽一分力。

“我很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 容维尔特说,他所在的奥克图电视台,计划将环境保护这一关系到全球人民福祉的重要议题,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核心内容之一,把更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介绍到欧洲,同时也将欧洲在该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分享给中国媒体、科学家与普通民众。

“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媒体的合作,共同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容维尔特这样表示。

9785b52b-6eaa-4f7a-8460-0ce80f79a1c1.jpg

意大利媒体人吉安马可·沃尔佩:让云南吸引更多欧洲游客

“作为一名记者,我认为最重要的素养是好奇心。”吉安马可·沃尔佩开门见山地说。

沃尔佩来自意大利,目前是总部设在罗马的诺瓦新闻社国际部主任。这次到中国是他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在出发前,他买书,看新闻,上网查资料,做足了功课。这一方面源于他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中国的好奇心。

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沃尔佩发现云南是一个气候宜人、自然景色壮美、生物与文化多样性都十分丰富的地方。昆明四季盛开的鲜花更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让他联想到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圣雷莫。“圣雷莫是一个海滨小城,享有‘阳光之城’的美誉。除了阳光,那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成片盛开的鲜花。”

在沃尔佩眼中,云南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别,与多个东南亚国家临近或接壤,是中国沟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窗口和桥梁。2021年底,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不仅是中国和老挝两国间的大事,对于整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交流互通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时,我们诺瓦新闻社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让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各国读者了解到,遥远的中国云南完成了一个象征联通、合作、友谊的新壮举。”他回忆道。

沃尔佩表示,云南和意大利一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成熟的旅游产业。不过,和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相比,云南在欧洲游客中的知名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他兴奋地说,作为媒体人,其中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发挥好“桥梁”的作用,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了解与认识。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新闻报道、纪录片等多种方式,让更多读者与观众更加详细、深入、直观地‘走进’云南,感受这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之美,让云南吸引更多欧洲游客。”(记者 刘子语 王靖中 朱海/文 周灿 陈飞/摄)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