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鼓舞:古老神秘的“冉木比”

来源:“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2023-10-27 09:55:33 【字体:

原标题:文游云南·文山非遗之舞丨羊皮鼓舞:古老神秘的“冉木比”

编者按: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个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非遗传统舞蹈犹如闪耀的星光,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它将人情味和烟火气融入其中,既有技巧性的表演艺术也兼具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表达融合一体,在一舞一曲中让非遗“活”起来。

为展现文山州非遗传统舞蹈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力量,“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文山州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文游云南·文山非遗之舞”系列策划,带大家领略文山州非遗舞蹈之美,以绚丽舞姿延续古老传承,拂去历史的尘烟,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

节奏明快的鼓点、矫健敏捷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装饰……在丘北县八道哨彝族乡黎家庄村委会姑租村,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神秘的原生态丧葬习俗舞蹈——羊皮鼓舞。

姑租村是彝族黑彝支系聚居村落,全村120户524人。羊皮鼓舞原始而古老,带着神秘的色彩,在姑租村祖祖辈辈中一直传承着,是当地民族丧葬活动时都要举行的传统习俗。羊皮鼓舞是模仿猴子动作而来的一种民间传统丧葬习俗舞蹈,旨在驱恶除邪,保家人平安。

羊皮鼓舞,彝语称“冉木比”,因以羊皮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羊皮鼓舞仅限于男性表演,人数少则六七人,多则十几人、几十人。表演时由一人手持牛角号在前领舞,第二人敲羊皮鼓,第三人打大锣,其余人用树叶、棕叶围身,装扮成猴子的样子,在羊皮鼓的伴奏下,弓腰甩手翩翩起舞,他们边跳边狂欢,不时还发出“喔吙、喔吙”的吆喝声。羊皮鼓舞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彝族黑彝支系深居大山的浓浓情怀,在舞蹈中透露出农耕文化的历史痕迹。

羊皮鼓舞共五个动作套路,由“路钱”“吃炒豆”“烤火”“绕花”“喜鹊走路”几个部分组成。舞蹈行进中吹奏一个单一的长音,在即将变换舞步时加入一个下滑的装饰音作为提示,鼓点由简单的四分之二拍构成。舞蹈动作多为模仿猴子的形态逗趣,动作形象逼真,是彝族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折射,是彝族先民古代生活的再现。

随着现代生活的影响和村民思想的开放,彝族羊皮鼓舞在存续着传统舞蹈原真性的同时,逐渐由丧葬礼俗舞蹈向集体性娱乐舞蹈转变,并走上了表演舞台,多次在省、州、县的各种舞台上展现,提升了村民传承这一民间传统舞蹈的积极性。

由于舞蹈的唯一性和独到的艺术特质,2017年6月,羊皮鼓舞被列入第四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项目名录。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联合出品)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