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
申报公告
经云南省社科普及工作委员会研究,并报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现予发布《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2020年度选题指南》,并就做好2020年度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报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按照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提升公民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服务,为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服务。
二、《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2020年度选题指南》(以下简称《选题指南》),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以及云南特色文化方面拟定了一批参考选题。申请人可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进行申报。
三、申报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要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创新意识,力求科学、客观、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四、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青年项目申请人的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1985年5月29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可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全脱产博士后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鼓励跨学科、跨单位联合申报。
五、项目申报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选题指南》条目均为方向性条目。申请人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对条目文字表述作适当修改,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只要符合《选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申请人可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拟选题(包括重点项目)。
七、无论是按《选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拟选题,选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避免引起歧义。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不重复立项,要避免与往年已立项项目重复或相似。(已立项项目,可登录省社科联网站“社科普及”栏目查看)
八、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分类及结项要求:
(一)科普读物类:书稿经评审结项、专家推荐可列入“云南社科普及系列丛书”出版,也可自行出版(需标明“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资助”字样),单册一般不超过10万字,要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二)科普视频(音频、微视频)类:成果应在市级以上电视台、电台播出,或者在“学习强国”、“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播出和转载,受众达到10万人次以上。
(三)科普文字(图片)作品类:成果应以云南省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名义(作者署执笔人)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刊出。或在“学习强国”“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发表和转载,受众达到3万人次以上。
九、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的资助额度为:
(一)科普读物类:重点项目5万元,一般项目2万元,青年项目1万元。可申报系列丛书,按册计算资助额度。
(二)科普视频(音频、微视频)类:重点项目3万元,一般项目1.5万元,青年项目1万元。可申报系列视频(音频、微视频),按集计算资助额度。
(三)科普文字作品类:一般项目1万元,青年项目5000元。
申请人应按照《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云财教〔2017〕412号)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十、项目完成时限为1年,可申请1次延期,延期一般为半年,最长不超过1年,以《立项通知书》确定的起始时间为准。获准立项项目的《申请书》《立项协议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并申请结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结项的,或到期后未申请延期并得到批准的,课题作终止研究处理,已拨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取消申请人3年申报资格;研究成果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课题作撤项处理,已拨全部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
十一、为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课题研究,对社科规划科普项目申报作如下限定:
(一)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得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可参与其中两个项目的申报;在研的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其中一个项目申报。
(二)在研的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未结项的负责人,不能申报本年度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前在2020年5月29日之前的,或在4月30日前已提交结项材料的,均可以申报;项目申报截止日前提交结项材料但未通过结项鉴定者不得申报)。
(三)不得通过变换责任单位回避前述1-2条款规定,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四)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报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报。
(五)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成果申报本年度项目。申请人违反上述规定申报项目的,视为违规申报,申报材料不予受理,如获立项一律作撤项处理。
十二、本年度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首次采取网上申报,云南省社科联网站社科项目管理系统(www.ynskl.org.cn)为项目申报的唯一平台,申请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申请人根据申报项目类别,在规定时间内登录该系统填写《申请书》和《活页》,按提示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上传电子文档。申报重点项目的《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3000字,申报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的《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2000字。按《活页》中要求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申请人要保证申报材料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重复申报、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经查实将对个人及责任单位予以通报;如获立项一律作撤项处理,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
十三、申报材料请采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申报单位要严格审核申请人申报资格、《申请书》《活页》填写内容和格式、课题论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经费预算等,并签署明确意见。在网络申报截止日之前,对申报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认,确保提交的《申请书》和《活页》纸质版信息与上传系统的电子版信息完全一致。各州市的申报材料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查盖章后,连同《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申报汇总表》报送当地社科联审核后统一报送;在昆的省委党校、省社科院、高校等省直部门统一报送省社科普及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社科联科普部),不受理个人申报。申报材料包括:1.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查合格的《申请书》1份、《活页》一式5份;2.系统自动生成并加盖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的《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申报汇总表》纸质版1份。
十四、本项目实行同行专家《活页》匿名初评,通过初评的再提交会议评审,立项名单在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上公示。初评和会议评审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评审专家。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如获立项一律作撤项处理,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项目评审中评审专家如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取消个人5年评审资格。
十五、本年度项目申报时间为2020年4月10日至5月29日。请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在5月29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社科联科普部,邮寄材料务必在5月27日前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以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申报业务联系人:吴丽萍 0871-68319664 13759198975
网络技术联系人:朱广志 15812101695
地 址:昆明市二环西路397号云南省社科联科普部
电子邮箱:ynskpj@163.com
附: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2020年度选题指南
相关表格下载:
申请书/uploadfile/ynpopss/2020/0410/20200410091414491.doc
活页/uploadfile/ynpopss/2020/0410/20200410091329422.doc
使用手册/uploadfile/ynpopss/2020/0410/20200410091527486.docx
汇总表/uploadfile/ynpopss/2020/0410/20200410091627801.xls
代码表 /uploadfile/ynpopss/2020/0410/20200410091715433.xls
云南省社科普及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4月9日
附:
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2020年度选题指南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云南的实践
2. 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4. 中国共产党云南地方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5. 中国共产党100年云南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
6. 云南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从
7. 云南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
8. 《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宣传读本
9.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云南少数民族整族脱贫之路
10.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个案调查
11. 云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案例
12. 美丽乡村与云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案例
13.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村落
14. 脱贫攻坚与移风易俗
15. 富“脑袋”与富“口袋”故事
16.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乡村治理
17. “兴边富民行动”在云南
18. 新时代志愿者故事
19. 云南返乡创业人员故事
20. 云南乡贤群体与乡村振兴
21. 抗疫启示录
22. 云南抗疫纪实
23. 云南病害(灾害)简史
24. 云南生物安全读本
25. 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公民须知
26. 抗生素:过去、现在与将来
27. 传染病防治的法理情
28. 以案释法
29. 野生动物与人类生活
30. 健康心态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1.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32. 体检数据与大众保健
33. 健康云南 从我做起
34. 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
35. 区块链:过去 现在 未来
36.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云南建设
37. 世界一流的云南绿色能源
38. 世界一流的云南绿色食品
39. 世界一流的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
40. 云南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
41.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42.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43. 改革开放以来的云南本土品牌
44. “一带一路”倡议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
45. 走近印度洋——印度洋地区的国际合作
46. 澜湄合作与云南
47. 中老、中缅经济走廊
48.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49. 绿色云南——云南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
50. 中国最美丽省份——云南
51. 云南边疆治理
52. 云南城市影像史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读本
54.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55. 云南古代民族交融史
56.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发展史
57. 云南华侨史
58. 侨乡文化记忆
59. 云南重要考古遗址揭秘
60. 云南文庙
61. 云南传统老字号传奇
62. 当代云南民族文学作品鉴赏
63. 云南方言文化
64. 云南少数民族古文字
65. 云南乡土文化
66. 云南民族民间体育赛事
67. 云南山地户外运动
68. 滇池流域的文化
69. 智慧城市建设
70. 云南非遗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