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东山铜鼓的类型学、年代及来源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理清越南东山铜鼓的起源问题,其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在考古学上的体现,东山铜鼓铸造和使用的年代,东山铜鼓的传播过程,东山铜鼓的各种类型等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东山文化作为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最重要的青铜时代文化,中国学者对于东山文化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心渐渐的转移,对于越南东山文化,甚至对于20世纪古器物研究的“显学”——铜鼓研究的热情渐渐消退,从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由于国家对于云南“桥头堡”战略的推行,对于东南亚古文明的研究又重新热门起来,中央与各省市的很多研究机构和高校都开始重视东南亚地区的考古研究,东南亚古代铜鼓是东南亚古代青铜文明的核心礼制用器,而越南是东南亚古代铜鼓制造和使用的中心地域,所以研究越南古代铜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越南东山铜鼓的类型学研究,绝大多数时候是依据越南社会科学院出版《越南的东山铜鼓》一书,将越南发现的古代铜鼓分为A、B、C、D、E五个类型,在国内虽然学者们按照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的“8分法”对其进行了对应,但如何将东山铜鼓按照科学的考古类型学方法进行分类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该研究课题中,研究者对该学术问题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研究,并将东山铜鼓出现的最早类型和年代进行了校正。
2.对越南东山铜鼓的起源进行了“正本清源”。越南学者认为“东山铜鼓”中的D型为万家坝型是最晚的、退化了的铜鼓。而根据类型学及科学检测可知,越南东山铜鼓是在中国万家坝型铜鼓的影响下产生,与石寨山型铜鼓平行发展。
此报告对这一学术问题进行了以下方面详细的论证和研究:其一,越南东山铜鼓的流行年代与中国石寨山型铜鼓相同,为战国晚期至东汉初期,大约500年。在时间上可以和流行年代为春秋早中期至战国晚期的万家坝型铜鼓相衔接。其二,越南东山铜鼓形制和纹饰与中国石寨山型铜鼓基本相同。在装饰纹样上整面鼓遍布写实动物纹样,鼓面均有翔鹭纹,与石寨山型铜鼓相同。其三,越南东山铜鼓与石寨山型铜鼓在造型上仍有不同,东山铜鼓鼓身为圆筒形腰,而石寨山型铜鼓为喇叭形截头圆锥形腰。而且,东山铜鼓的体型普遍大于石寨山型铜鼓。说明越南东山铜鼓并非直接继承中国万家坝型铜鼓而来。而是在万家坝型铜鼓影响下在其本土铸造生产的。而且,已加入一些具有本土地方特色的花纹。其四,对越南东山铜鼓和中国石寨山型铜鼓所作的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是两类铜鼓之矿料产地不同。也证明了两者是各自独立而又平行发展的同一类型铜鼓,但其祖形均为中国万家坝型铜鼓。石寨山型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的直接继承者,而东山铜鼓则是在中国万家坝型铜鼓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中国云南是古代铜鼓的起源地,中国云南的滇中至滇西地区是全世界发现的万家坝型铜鼓的主要分布地。根据铅同位素检测,越南出土的几面万家坝型铜鼓是在中国云南大理、楚雄生产而直接输出的,是万家坝型铜鼓向南传播在越南北部产生的。
3.对越南青铜时代文化各遗址或墓葬中科学出土的东山铜鼓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讨论了伴出器物的组合,以及如果是作为随葬品其地位如何,放置的方式和位置又是怎样等一系列相关的学术问题,目的是了解作为礼制重器的东山铜鼓在越南青铜文化中的具体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否与同类型的中国古代铜鼓类似。
4.该课题将越南东山文化的年代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分析。关于东山文化的定性,越南学者将其早期定为青铜时代晚期文化,晚期定为铁器时代早期文化;但越南学者关于东山文化开始的年代的定性过早,通常在公元前800年左右,从东山文化的各种遗物来看,这一年代显然不符合实际。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该课题运用考古学传统的类型学方法对越南东山铜鼓重新进行了排列、对比和研究,为中国学者重新认识和梳理东山铜鼓设立了新的标准。
2.该课题运用多种现代科技的年代测定技术对铜鼓出土的遗址、地层单位的年代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将通过取样标本得到的科学测年数据与地层学和类型学研究相结合可以得出科学、可靠的铜鼓制作年代区间。
(三)主要的特点和建树
1.该课题以确立标准器的方法,与同时期中国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典型铜鼓进行比较,将越南东山铜鼓做了从早至晚的规范科学的考古类型学排队,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2.该课题将越南东山铜鼓在随葬品中的地位与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的铜鼓作了系统的比较与分析,此类研究在国内考古学界尚属首次。
3.该课题是国内第一个对于越南青铜鼓进行专门研究的课题,是中国考古学者对于这一学术问题的首次尝试。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一直以来,关于铜鼓起源地的问题是中国考古学界和越南考古学界争论的焦点,越南学者认为迄今为止最精美的铜鼓在越南北部发现,而东山铜鼓的A型是最精美的铜鼓,它应该是铜鼓中最早的一类,故而越南北部地区应该是铜鼓的起源地;中国学者通过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和放射性碳-14年代测定数据认为,万家坝型铜鼓(相当于东山铜鼓的D型)从形制上来讲应该是最原始的,而且是直接由铜釜演变而成,它应该是最早的铜鼓,该课题研究理清了越南东山铜鼓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为学界解决这一重大的学术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长期流传的礼仪用器,对于它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民族关系、民族迁徙,铜鼓为代表的礼乐文化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都将铜鼓作为祭祀礼仪的云南古滇青铜文化和越南东山文化,研究东山铜鼓可以了解铜鼓在青铜文明中占据的地位和作用,而反过来对于我们研究云南的青铜文化起到辅助的作用。
课题名称:越南东山铜鼓的类型学、年代及来源研究
课题负责人:徐祖祥
所在单位负责:云南民族大学
主要参加人:叶荣波 胡习珍 高 照 刘西诺 祝 牧 杨江林
结项时间:2013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