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Ⅰ型铜鼓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理清了黑格尔I型铜鼓在铜鼓分类中的地位,黑格尔I型铜鼓新的科学分类,黑格尔I型铜鼓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在考古学上的体现,黑格尔I型铜鼓铸造和使用的年代,黑格尔I型铜鼓的传播过程等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黑格尔I型铜鼓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考古学界对于铜鼓研究的次要地位,不如先黑格尔I型铜鼓那样受人瞩目。黑格尔I型铜鼓的研究的制高点一直都是国外学者所占据,此项铜鼓的“两分法”一直以来占据着统治地位,而这个学说的创立者今村启尔教授被学界认为是黑格尔I型铜鼓研究的权威,因此该课题所提出的“三分法”为国内外考古学者对黑格尔I型铜鼓提供了新的理论架构和方法。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该课题就国内外发现的,尤其是近年来报道的黑格尔I型铜鼓进行了综合研究。中国学界一直以来关于古代铜鼓研究的重心都是在于万家坝型铜鼓即先黑格尔I型铜鼓,而石寨山型铜鼓即黑格尔I型铜鼓一直处于次要的位置,除了滇文化的石寨山墓地、李家山墓地、天子庙墓地和羊甫头墓地出土的少数此型铜鼓以外,大多数在中国出土的黑格尔I型铜鼓并未引起学界的更多重视。2004年,本课题主持人获得关于黑格尔I型铜鼓的第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云南古代铜鼓的起源、传播及其与越南东山铜鼓的关系研究”。2008年,本课题主持人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董晓京副教授完成了国内第一篇以石寨山型铜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石寨山型铜鼓研究”,2009年,本课题主持人与黄德荣研究员在以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关于先黑格尔I型铜鼓和黑格尔I型铜鼓的专著“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在国内的资料收罗上几近完美,但国外资料上还有欠缺,这次课题为我们将2009年收集的国外的黑格尔I型铜鼓的资料进行进一步深入、系统的分析提供了条件。
2.对黑格尔I型铜鼓进行了重新的考古类型学研究,以前关于黑格尔I型铜鼓的权威分类是日本东京大学今村启尔教授的“两分法”。而通过研究者对于黑格尔I型铜鼓认识的不断加深和资料的不断累积,越来越觉得“两分法”的缺陷不可弥补,需要新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2010年课题主持人和其博士研究生李安民博士在《思想战线》上发表了《试论黑格尔Ⅰ型铜鼓的三个亚型——以中国西南为中心》一文,这是对于黑格尔I型铜鼓分类的再思考和再探索,在今村教授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文山地区出土的黑格尔I型铜鼓具有与众不同的考古学特征,而文山地区又是万家坝型铜鼓(先黑格尔I型铜鼓)分布最密集地区之一,文山的黑格尔I型铜鼓可能就是本地先黑格尔I型铜鼓直接演进而来的,而中国出土最精美、最华丽的黑格尔I型铜鼓就是出土于文山州广南县的“广南铜鼓”,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文山亚型黑格尔I型铜鼓的重要性。本课题在此文章的基础上,对“三分法”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和科学的分类,将对黑格尔I型铜鼓的研究推向又一个新的高度。
3.对于东南亚地区出土的黑格尔I型铜鼓的来源进行了研究,认为东南亚地区的黑格尔I型铜鼓都应该属于东山亚型,这些铜鼓都是从越南北部地区和中国的岭南地区扩散、传播出去的,有些是直接传播的结果,而另一些则是当地工具吸收铜鼓制作工艺后自己创造的,甚至是改良的产品。
4.对于越南的黑格尔I型铜鼓与中国的黑格尔I型铜鼓,以及两地的先黑格尔I型铜鼓的关系的研究也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首先驳斥了越南学者关于黑格尔I型铜鼓是世界上最早铜鼓的错误观点,即将其分类学中的越南东山铜鼓的D型即万家坝型铜鼓作为世界铜鼓的最早类型。通过对万家坝型铜鼓多年来的研究积累,中国学者认为滇中偏西地区为世界铜鼓的起源地,而越南的黑格尔I型铜鼓被认为是最早的铜鼓,而东山铜鼓的D型即万家坝型铜鼓是东山铜鼓的D型退化的结果这一错误的论断不符合考古学研究的规律,任何的古器物不可能一出现就达到其制作工艺的高峰,因此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纠正学术界的错误观点,达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该课题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黑格尔I型铜鼓进行了重新的分类研究,主要将黑格尔I型铜鼓的“两分法”提升为“三分法”,使用新的分类标准来对此型铜鼓进行梳理。
2.该课题运用多种现代科技的年代测定技术对铜鼓出土的遗址、地层单位的年代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将通过取样标本得到的科学测年数据与地层学和类型学研究相结合可以得出科学、可靠的铜鼓制作年代区间。
3、通过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对黑格尔I型铜鼓的传播进行研究,对于此型铜鼓在中国南方地区的传播和黑格尔I型铜鼓的东山亚型在东南亚地区的扩散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关于黑格尔I型铜鼓在铜鼓分类中的地位一直以来是中国考古学界和越南考古学界反复争论的学术问题,越南学者认为东山铜鼓的A型是最精美的铜鼓,应该是铜鼓中最早的一类;中国学者通过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和放射性碳-14年代测定数据认为,万家坝型铜鼓(相当于东山铜鼓的D型)从形制上来讲应该是最原始的,而且是直接由铜釜演变而成,它应该是最早的铜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弄清楚了越南东山铜鼓的A型就是黑格尔I型铜鼓东山亚型的一部分,它和中国黑格尔I型铜鼓石寨山亚型和文山亚型是平行发展的,都是先黑格尔I型铜鼓向前发展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重大的学术问题提供了新证据。
2.以前对于早期铜鼓的研究一直集中于铜鼓起源问题,中国学者长期将最主要的目标定在万家坝型铜鼓即先黑格尔I型铜鼓的研究上,而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引起国内学术界关于黑格尔I型铜鼓的认识,对于推动黑格尔I型铜鼓在国内研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课题名称:黑格尔I型铜鼓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昆声
所在单位:云南大学
主要参加人:杨江林 陈晓倩 王秀楠 邢琳
结项时间:2013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