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卫霞: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短语动词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来源: 2014-04-23 11:38:42 【字体: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短语动词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短语动词(phrasal verbs)是英语成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英语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短语动词的语言特征突出,如构成的相传性、表达的不透明性和不完备性、字面义与文旨的距离性、字面义与文旨关系的约定性等。短语动词是抽象的概念,被视为一个语义结构,概念是语义结构的基础。掌握一定数量的短语动词是学好英语的必备,能否纯熟地使用短语动词是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而短语动词的意义、语法、用法等是英语学习者最为困难的领域之一。为了帮助学习者既轻松又高效地习得英语短语动词,有必要对英语短语动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该研究在仔细研读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把短语动词句法和意义结合起来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该课题继承了张晓玲提出的对英语短语动词教学应该走以小品词为中心的处理方式和Andrzej Kurtyka以图式的方式给学生呈现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多义性的方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阐释小品词的基本义及其引申义。该课题采取包括访谈、两次问卷调查和两次短语动词知识水平测试的定性与定量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证实此种方法在英语短语动词的教学中是否比传统的英语短语动词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更有效。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用认知的短语动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机械的学习方法。为学习者学习短语动词提供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短语动词的效率。

  (2)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探讨了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在尊重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来探讨教学规律,从而启发了学习者的思维,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观念,让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幅度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短语动词的的效率。

  (3)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来阐释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从而达到学习者对短语动词意义的深层次理解及灵活的运用,以及对新的短语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进行有效的推测。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1)英语短语动词教学采用以小品词为中心的处理方式。

  (2)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意象图式来呈现小品词的基本义,运用隐喻来阐释小品词的引申义。

  (3)认知的短语动词教学方法优越于传统的短语动词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短语动词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 以小品词为中心的处理道路

  语言学家认为,小品词在某种情况下,比动词具有更多的含义。也就是说,短语动词的主要交际功能是通过小品词实现的,正是这些小品词使短语动词具有比较明确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Sinclair等学者在短语动词的关系认识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他们以小品词为视角,发现含有相同小品词的短语动词具有语义联系的特征,并对小品词表示的意义进行了系统描述。构成短语动词的小品词共有四十八个,其中最常用的小品词共有二十几个,每个小品词都有其特定的几个含义。由它们构成的短语动词的词义主要取决于这些小品词的词义,而其中的动词词义往往固定,也就是该动词的字面意思。中国学者张晓玲在探索了含有相同小品词的短语动词在组合句法上的规则性的基础上,提出对英语短语动词教学应该走以小品词为中心的处理方式。

  以小品词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者习得短语动词的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理解短语动词的能力,因为短语动词在语义、组合及句法上的特定制约关系。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当碰到陌生的短语动词时,学生就可以顺着表层意义或基本义推测、揣摩出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例如,只要学生掌握了小品词“down”有“降低、减少”的意思,就不难分析出下列一组含有“down”的短语动词的词义,如:turn down(调小/低),cut down(削减),narrow down(缩小范围),slow down(减速),come down(降下来),bring down(降低)。

  2.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运用

  意象图式是我们从日常经验中获得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认知结构,是人们的思维结构的重要部分,它是人类认知和理解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Morimoto 和Loewen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意象图式教学法比传统的翻译词义教学法更能促进词汇习得,指出意象图式理论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二语词汇习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①高效性。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规则的掌握非常重要。学习一个短语动词时,学习者接触到的是这个短语动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某个意义,而通过意象图式,可概括分析这个短语动词的所有义项,意象图式可以明显提高短语动词学习效率。②基于意象图式本身的特点,学习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短语动词各义项是如何从基本义引申过来的。③意象图式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母语迁移的问题,可帮助学习者在不再依赖母语对应词的情况下掌握第二语言。④意象图式有助于学习者对短语动词进行“深层次加工”。因而可以促进短语动词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学习者在使用意象图式对短语动词各种意义进行深层次加工的过程中,被要求有意识的反映出其中心意义,又促进了学习者对短语动词基本义的记忆。

  短语动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短语动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隐喻,使学生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隐喻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短语动词与词义的关系,以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短语动词的目的。Boers认为提高隐喻意识可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认识到隐喻是日常语言极普遍的组成部分。②认识到隐喻性表达所隐含的喻体。③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非任意性。④认识到喻体中可能存在的跨文化差别。⑤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跨文化多样性。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英语短语动词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英语短语动词是语言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短语动词的语义与人体的概念体系相结合。因此对短语动词的理解需要借助人类的概念系统。概念隐喻在短语动词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证明,将基于经验现实主义观的隐喻理论引入短语动词的认知过程,符合人类的基本认知模式,在短语动词的义项之间建立相关性和逻辑性,通过语义投射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习者对短语动词的领悟和掌握。

  3. 语义联想策略

  利用比较熟悉的同义词解释短语动词的词义,以避免混淆。例如,基于语料库的短语动词专用词典《柯林斯合作短语动词词典》(CCDPV)收录了3000多个日常交际中常用的短语动词。短语动词一词多义,其多个词义按照使用频率的高低依次排列,每个词义均给出了简明的英文解释和具体的使用例句。根据短语动词可用一个单词代替的特点,CCDPV利用比较熟悉的同义词解释短语动词的词义,以避免混淆。如put off = postpone, blow up = explode, bring about = cause, look forward to = anticipate, hand in = submit, stand for = represent, speed up = accelerate, leave out = omit, throw up = vomit, go against = oppose。词义相近或相似的短语动词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忆,如:go about = move about,run into = come across。因此使用专门的短语动词字典将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识记和理解短语动词,如上面提到的《柯林斯合作短语动词词典》、《牛津短语动词词典》。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该研究尝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英语短语动词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证明该教学方法是可行的、高效的。

  1. 研究短语动词内在的规律与属性,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短语动词的效率

  课题组成员在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英语短语动词的文献的基础上,发现短语动词结构和意义并不是没有规律的,也不是能够靠死记硬背学会的。课题提出将认知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英语短语动词的教学。其具体过程是运用小品词的意象图式来呈现其基本义,运用隐喻和借代的方法来阐释小品词的引申义,通过意象图式和隐喻对小品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进行分析,学习者会对小品词的意义理解比较深刻而且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学习者在不同场合碰到含有这些小品词的短语动词时,学习者可以把这些小品词的基本义或引申义与其动词进行语义组合,得出短语动词的基本含义,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来推导出短语动词的具体意义,这样通过在学习者大脑中形成意象思维,并且经过这种思维训练,学习者的掌握和运用短语动词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短语动词的效率。

  2. 探讨了教授短语动词的科学方法,改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短语动词的观念

  课题组成员通过仔细研读相关学术资料和研讨科学的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短语动词教授方法,学与教相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学习短语动词的压力,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短语动词的兴趣和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短语动词的能力。而且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启发了学习者的学习英语的思维,从根本上提高了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能力,在教学和学习中极具推广价值。

  部分研究成果,《小品词—OVER在短语动词中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小品词OUT在短语动词中的认知语义研究》《认知语言学角度的英语短语动词语义认知探索》《独立学院英语短语动词习得现状及对策》《理工院校大学英语短语动词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已在外语类刊物《江苏外语教学研究》及大学学报上陆续公开发表,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运用到二语习得研究中,为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创新运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英语短语动词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四、社会影响和效益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涵盖文科和理科、二本和三本、非专业大一和大二),包括来自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非英语专业200名大一的学生和昆明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150名大一和大二学生,专业涵盖汉语言文学、会计、法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交通运输与工程、矿物加工、资源勘查、工业工程、物流工程、车辆工程、包装工程等专业,受惠对象共计350人,其中71.9%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短语动词学习效率,效果较好,86.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和学习方法值得推广,并表示对以后的短语动词学习更有信心。

 

  课题名称: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短语动词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课题负责人:文卫霞

  所在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加人:杨 玉  杨茗茗  李洪青  李珍凤  李晶晶

结项时间:2012年11月31日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