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世中:美国20世纪初期 “美国梦”主题小说的悲剧性研究

来源: 2014-04-23 11:32:00 【字体:

美国20世纪初期 “美国梦”主题小说的悲剧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课题主要研究美国20世纪初期 “美国梦”主题小说的悲剧性及其“美国梦”幻灭的根本原因。从现代的视角研读美国20世纪初这个特殊时期“美国梦”主题小说,揭示当时美国社会呈现的现代性悲剧,思考和讨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的与美国相类似的现代性问题,揭示重读文学名著的现实意义。20世纪初期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对这一阶段的文学进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时期美国的长篇小说中,美国梦的文学表现就是美国社会“美国梦”观念的典型。美国20世纪初期的不少名家的作品反映了“美国梦”的幻灭,描述了当时社会现实,揭示社会运动及人类生活的悲剧性。中国文学界对“美国梦”主题的作品研究颇多,主要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所导致的悲剧性的罪恶根源,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产生和幻灭的历史背景与当今的某些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对以德莱赛为代表的“美国梦”主题小说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比如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把文学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的现代启示。该课题研究还可以促进师资建设,因为进行课题研究是增强英美文学课程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能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实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能力。

  二、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该研究讨论了“美国梦”的由来、演变过程及其精神实质和内涵。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更多垄断资本的涌现,“美国梦”的内涵发生了实质变化。“美国梦”的破灭事实上是美国传统精神和信念的丧失,人们意识到光凭勤劳和节俭已不可能实现幸福生活的梦想。

  通过研读德莱赛的《嘉莉妹妹》和《美国的悲剧》,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三部作品,揭示三部作品中主人公梦想的幻灭及其悲剧根源。德莱塞是美国最早从社会批判角度表现“美国梦”的失落和幻灭感的小说家,其处女作《嘉丽妹妹》是第一部反应“美国梦”破灭的小说;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描写的是美国青年对“美国梦”的追求以及“美国梦”的幻灭。小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时的美国功利主义盛行,青年人普遍认为,有了金钱便能拥有一切。小说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生活方式对人的腐蚀毒害作用,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菲茨杰拉德是“爵士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其作品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轻一代对“美国梦”的追逐以及所抱幻想的破灭。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了金钱、富足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和爱情, 只能给人带来令人窒息的精神空虚、痛苦和迷惘。

  无论是两位作家本人还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们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玫瑰色的“美国梦”,一生都在追逐着能够表明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财富、金钱和权力,但是残酷的现实促使作家们清醒地认识到物质奋斗和享乐主义的毁灭作用,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带有悲剧性的时代幻灭感。嘉莉虽然实现了金钱的梦想,但她并不幸福,相反陷入了不可言状的失望和痛苦之中,她在欲念和理性之间摇摆不定而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的悲剧人物;盖茨比也通过非正常途径实现了自己的金钱梦,但他无论多么富有,依然不能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所接纳,也不能用金钱去赎回失去了的爱情,因为他的“执着”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而克莱特把追求财富和名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扭曲了自己的人格,以致到了病态的程度,他的个人悲剧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悲剧了,而是整个美国的悲剧,乃至人类的悲剧。

  三位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反映了商品社会里人的异化与物化。从客观上讲,三位主人公的悲剧的共同之处是现代性造成的悲剧,即时代的悲剧和现代社会的悲剧。这点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即现代性问题。虽然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所呈现的现代性问题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两位作家小说中反映出的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在当今中国社会一幕幕重演,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经济繁荣,使人们陷入对物质需求和感官享乐的极度依赖,把人置身于物的奴役之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的不同步性表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了,但是人们精神上却感到空虚和迷惘,带来诸如家庭、婚姻、道德、信仰等方面的问题。这种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是现代性的呈现。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性已经成为一切民族和国家不可避免的历史境遇。德莱塞和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主人公嘉莉妹妹、克莱德和盖茨比的悲剧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人的现代性困境造成的悲剧。社会关系的普遍物化,造成人与人关系的普遍疏离,而那些沉醉于灯红酒绿的物质享乐中的人则在精神家园的迷途之中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矛盾重重的现代性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此背景下认真反思中国本土的现代性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及意义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会限于对故事的简单地再现,而总是以激烈的碰撞、丰富的内蕴给人以近乎无限的解读,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闪耀出新的光芒。那些真正忠实于社会、忠实于人生的文坛巨作,不仅以或犀利或细致的文笔对所处的时代进行深入的解析,更深入挖掘人的心灵,关注人性内在冲突与斗争,以深入的探索和丰富的内涵不断给后人以启迪。

  (一)学术意义

  文学名著的经典就在于它的警示意义经久不衰。该研究把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探讨作品的现代启示,这是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尝试,这也是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现代的视角研读美国20世纪初这个特殊时期“美国梦”主题小说对揭示当时美国社会呈现的现代性问题,体现文学的社会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梦”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人类梦想的成分。梦想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之于个人,它可能会成为改变命运的动力;之于社会,则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源泉。而历史上的无数先例已经证明,一个成功的社会常常受某种强烈的信仰所激励,这种“信仰”,有时就是以全社会所接受的“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凝聚社会能量,推动社会发展。20世纪初期的美国出现的诸如人的信仰危机、世界观物化或异化、价值观迷惘、生命意义感缺乏等困境导致了人们梦想的破灭。如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虽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政局稳定,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在社会道德层面也不同程度面临当时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原有的道德合理性受到质疑,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道德失范,并阻碍着社会进一步转型和完善。所以说,任何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家,都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转型时期道德失范进行认真的反思,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扭转道德失范现象,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帮助民众构建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学科建设的意义

  该课题对促进高校外国文学学科建设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一,以课题研究促进师资建设。课题研究增强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文学素养,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外国文学研究能力。通过本课题研究,每个参与教师至少撰写了一篇以上论文,课题组公开发表论文5篇。一位参与本课题的教师本学期已在外语学院承担“美国文学”课。第二,引导大学生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大学生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水平,而阅读研究性质的文本分析,则给他们一双慧眼,更透彻理性地认识文学经典的品质和构成,体验一种特殊的批评方式,学习批评方法。

 

  课题名称:美国20世纪初期 “美国梦”主题小说的悲剧性研究

  课题负责人:汤世中

  所在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主要参加人:李革勇  杨亚涛  张宝来

  结项时间:2013年11月19日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