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蓝靛瑶宗教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来源: 2013-04-27 09:26:35 【字体:

云南蓝靛瑶宗教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瑶族作为和汉文化接触较深的少数民族,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汉文化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并拥有大量由汉字书写的民族古籍。这其中以在度戒等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宗教文书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对这些文书的整理和研究不仅能够了解瑶族宗教信仰的具体情况,而且也可以了解历史上瑶族和汉文化的交流互动关系。相对于瑶族宗教文书的研究意义,其保存状况却令人堪忧。由于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部分宗教文书已经被焚毁破坏,而目前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文书,也由于虫蛀等原因,保存状况极差,亟待专人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因此,开展对瑶族宗教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推进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瑶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对于瑶族文书整理情况相对差的云南,尤其如此。云南的瑶族有蓝靛瑶、过山瑶和山瑶三个支系,其中前两个支系信奉道教,拥有大量的宗教文书。不过相比较来说蓝靛瑶的宗教文书数量更多,教派也相对复杂,故此,以“云南蓝靛瑶宗教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为题,开展相关工作,主要是为了推进瑶族宗教的相关研究工作并为保护瑶族宗教文书这一文化瑰宝。

    二、本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该研究成果主要是对云南蓝靛瑶宗教文书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研究内容选取了师派用于度戒的《逍遥川光》,道派用于度戒的《伸斗科》和用于丧葬仪式的《雷府解冤科》,以及在婚礼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选择类文书《三元合婚书》与《杂粮》,这些都是代表蓝靛瑶宗教特性的文书。在研究中采用文本细读和文本比较的方法,全面反映了瑶族宗教文书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同时,将原来由瑶族师公和道公手写传抄的文书,加以点校,并通过表格等形式使文本更加清晰明了。此外还对每部文书的不同组成部分都加以介绍,方便读者阅读、使用。经过细致的整理之后,对以上瑶族宗教文书的细致解读并与其它相关文献进行比较。主要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工作:一是重新思考了师派和道派的性质,认为他们不仅仅具有梅山教和正一派的观念,还受到了出现在宋代的天心正法和神霄派的影响,此外佛教思想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根据师派和道派内容的比较,认为师派出现的年代要早于道派。二是讨论了瑶族的神明观念,发现瑶族坚持凡人死后成仙的观念,并以为能够成仙的凡人,往往具有一定的特质。而神明中也有恶神的存在,需要通过供奉等方式,将他们的威胁化解。三是讨论了文本的成书年代和生成状况,通过对度戒时戒律的特点、在仪式崇敬的神明(如大成至圣文宣王和孙悟空等)以及选择文书中“阴阳不将”法例的特色等方面的考察,认为这些文书的成书年代不会早于明代。并且文本在流传过程中有明显的简化趋势。四是将瑶族宗教与道教进行了细致的比较,认为瑶族宗教由于实行非常类似于道教入教仪的度戒仪式,并且接受很多道教理念,因此可以将其视为道教的一个分支。但是这个分支对于道教思想的理解是非常形式化和粗浅的,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哲学思考,对于原本比较复杂的仪式,也做了很大的精简。五是讨论了瑶族宗教是如何创造性吸收道教、佛教和汉族民间文化的,发现瑶族宗教确实受到了这些宗教和思想观念的很多影响,但是这种接受并不是被动的,而是瑶族民众根据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加以创造性地吸收。比如瑶族宗教中的道教思想,就只注重对生人疾病的治疗和死去亡人的救济,而对于以《道德经》为代表的宗教哲学、以行善成仙观念为基础的宗教伦理和与长生成仙相关的金丹、内丹、存思、房中、导引和服饵等宗教技术都完全加以摒弃。而在接受汉族民间文化时,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了改造,比如将梁山伯和祝英台学习的地点改为闾山,原来妙庄王的女儿妙善也变为了生出众神佛玄妙天娘的女儿。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对瑶族宗教性质做了新的探讨,认为瑶族宗教是结合民众道教、佛教和汉族民间文化因素,并依据瑶族本身的特质加以改造的宗教思想的混合体。在这其中民众道教是主干,佛教和汉族民间文化是枝干,而在这三者之下瑶族的传统信仰和民族文化构成了一切的基础。

    该研究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六点:

    1、过去对于瑶族文献的整理多集中在广东、广西等省区,云南的相关工作开展得较少,该研究通过对以上瑶族宗教文书的整理,弥补了这一不足,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份方便、可靠的基础性文本。

    2、对瑶族教派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雷府解冤科》等文书的细致解读并结合《道藏》中的相关文献,认为形成于宋代的神霄派对于瑶族宗教有很大影响。同时,对这些宗教文书的成书年代做了简单的推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比较,认为这些文书的成书年代不会早于明代。

    3、重新思考了佛教对瑶族宗教的影响,通过对蓝靛瑶宗教文书的研读,发现不仅佛教的神明和思想影响到了瑶族宗教,在蓝靛瑶中甚至可能存在过度僧这一仪式。

    4、既往瑶族宗教的研究中,往往比较忽视汉族民间文化对于瑶族宗教的影响,现今发现像鲁班、孟姜女、妙善和白牡丹等民间传说和故事中的人物频频出现在瑶族宗教文书中,此外瑶族的神明体系也受到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一类的神怪小说的影响。

    5、再次评估了瑶族宗教的形成时间,根据瑶族宗教的思想特点以及瑶族历史迁移的情况,认为瑶族宗教是分两次形成的,在宋代开梅山之后,瑶族慢慢接受了梅山派巫法和天心正法的影响,形成了今天所见的瑶族宗教中师派一系。而在明清之际,瑶族在广东受到了当地正一派道士的影响,形成了瑶族宗教中的道派一系。正一派道士们还将瑶族的宗教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因此现今在瑶族宗教仪式中使用的语言保留了大量粤语的成分。在这一时期,瑶族还接受了汉族关于选择的各种禁忌与思想并受到了汉族民间文化和通俗小说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宗教体系。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

    作为对原始文本的整理和解读的基础研究,该研究最大的学术价值就是为学术界和感兴趣的群众提供了一份便于阅读和理解蓝靛瑶的基础性文本。此外研究者还借助对文本的细读和研究,对瑶族宗教的性质进行了新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新知。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瑶族宗教文书的重视,并对其加以保护。

 

    课题名称:云南蓝靛瑶宗教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高朋

    所在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主要参与人:黄晓赢、张振伟、张亮、王磊、李婷

    结项时间:2013年1月15日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