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最终成果简介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需要,还是高职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针对民办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实现观念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创新、道德践行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不断增强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该项目的最终成功成果:《民办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简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改进创新》。《研究报告》共分四大部分,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制约因素及基本对策。
首先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办学特点,进而论述民办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方面重要意义:民办高职院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思想保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环节。然后分析民办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四个制约因素:一是一些学院领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偏低,制约着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三是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制约着民办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是一些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不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不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推进。最后提出了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五条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根基。三是努力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是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五是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文化建设载体。六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
第二大部分:在高职院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推进大学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高职院校开设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要突出、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还要结合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抓好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全面推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要使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入脑入心,深入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在教学内容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以社会实践体验、认知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四是要注重化理论为德行。
(二)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概论》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认清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3、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材具体内容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建设。在深入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教育的现状、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教育的五条对策和措施:一是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二是严谨科学地实施“分层次”教学。三是充分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四是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民办高职院校加强“三生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一是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三生教育”的关系。三生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三生教育”。三是以“三生教育”促进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是充分发挥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在“三生教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三大部分: 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论述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在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和措施:持之以恒地进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大部分:积极构建民办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一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高度重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严密组织、共同推进、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政干部和教职工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三要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四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把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到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五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校内活动、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六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努力构建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构建既有科学性、创新性,又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卓有成效地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广泛性和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研究论文《简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改进创新》,则主要探寻民办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当实现的主要创新:
一是要着眼于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实现观念创新;二是要从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实现目标创新;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进行内容创新;四是要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进行方法创新;五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途径创新;六是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道德践行创新;七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实现管理体制创新;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工作机制创新;建构既有科学性、创新性,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
创新之处:一是云南既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又处于对外开放、反渗透和反分裂的前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课题以云南为分析样本,研究大学生中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典型性,有利于取得具有突破意义的新成果。二是以深入调研为基础,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心理特征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在理论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到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构建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在实践上取得新成果。
在研究方法上,该课题一是运用社会调查方法,深入省内多所民办高职院校调研,分析制约大学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二是采用系统分析综合方法,阐明民办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实现的八个创新。三是运用综合研究方法,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以期卓有成效地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一)学术价值:主要在于对探索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运行规律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律及改进创新,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重要学术价值。
(二)应用价值:主要在于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长效机制,加强、改进和创新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重要应用价值。并能为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社会影响和效益:已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3篇论文:并荣获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征文评选三等奖(2008.9.17)1项,该课题的成果还被一些高职学院作为工作参考。
课题名称:推进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课题负责人:毕国明
所在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主要参加人:李坤杰 毕伟 杨康贤 周刚 刘土玉 杨晓霞 袁媛 祁迎夏
结项时间:2010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