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会计和财务问题研究
最终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东盟投资和贸易中的会计问题研究,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云南和东盟有贸易往来的公司)在和东盟各国进行经贸往来时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通过对东盟十国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找出两大区域间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为中国企业到东盟进行贸易提供会计信息转换的依据。
(3)为东盟区内会计准则协调和中国、东盟、国际准则的三方协调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主要内容:
(一)中国—东盟会计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1、东盟各国的会计发展概况
(1)马拉西亚、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过去都曾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其会计思想受英国会计思想影响较深。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不同。由于文莱经济规模较小,受到各方面客观环境制约,其会计发展水平较差。截止2010年文莱并没有全面采用IFRS。从2004年开始新加坡已经不再独立制定IFRS,直接采用IFRS,只对其中不适用于新加坡的内容进行解释规避。2005年,马来西亚MASB宣布只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不适用于本国的内容进行修改,本国不再制定新的会计准则。
(2)印度尼西亚。由于荷兰的殖民统治,印度尼西亚的会计制度受宗主国的影响较深,如印度尼西亚继承了荷兰会计不受税法影响的特点。截至2008年12月31日,生效的会计准则达62项之多。
(3)泰国。从2004年开始泰国职业会计师协会大规模的引进国际会计准则,至今为止,泰国一共制定和发布了57项会计准则。2006 年12月31 日, FAP 发布了为了向IFRS趋同的泰国财务会计准则(TAS)草稿。
(4)菲律宾。2000年菲律宾会计准则委员会(ASC)颁布42项会计准则,并于2001年1月后实施。2005年,菲律宾宣布全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5)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由于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受法国会计思想的影响外,还受到前苏联会计思想的影响,越南目前仍是以按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并行的方法。1999 年柬埔寨在法国政府的援助下,开始着手建立在IAS 基础上的柬埔寨会计准则。2003 年柬埔寨在IAS 的基础上首次颁布了10项会计准则。2009年1月柬埔寨财经部和柬埔寨政府宣布将全面采用IFRS。对于老挝、缅甸,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在公开的渠道中找到足够可以用以研究其会计水平的数据与信息。
2、影响东盟各国会计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因素
(1)影响东盟各国会计发展的共性因素。第一,会计思想均受宗主国影响较深;第二,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第三,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
(2)影响东盟各国会计发展的个性因素。第一,会计环境不同。如菲律宾受美国会计模式所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受英国会计模式的影响,印度尼西亚受荷兰会计模式影响等。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由于东盟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东盟各国的会计水平呈现出多层次的特征。
3、东盟各国的会计协调历史及成效
(1)东盟各国会计协调历史。在区域合作与会计协调的进程中,东盟最早的5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1977年3月成立了东南亚会计师联合会, 至今为止,东盟成员国中未加入AFA的还有老挝与柬埔寨。
(2)AFA的发展及在东盟会计协调中的历史作用。AFA一开始致力于建立适用于东盟各国会计协调的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并为成员国提供会计、审计服务。
(3)东盟各国会计协调成效显著。第一,东盟国家会计协调推进了大部分东盟成员国的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准则趋同。第二,东盟各国会计协调加快各成员国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第三,重视会计人员的培养,会计人员团队正在逐步壮大。
4、中国-东盟会计交往历史
中国与东盟会计交往并不太多,这主要与双方的投资、贸易水平有关。但随着双方政治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双方会计交往也开始多起来。特别是教育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 我国会计学术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对越南的会计趋同、中越会计规范趋同、中越准则比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贡献。研究内容的具体化反映了中国与东盟的会计交往更深入,业务上更广泛了。
5、影响中国与东盟开展会计协调各因素的历史分析
(1)各国会计模式的差异。比如越南、老挝的法国会计模式、印尼的荷兰会计模式、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英国会计模式、以及菲律宾的美国模式。这其中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会计模式与英国会计模式还有美国会计模式之间又存在着差异。
(2)各国会计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东盟十国中,各国的会计发展水平相差较大。会计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有五个,分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另外越南会计发展起步较晚,柬埔寨、缅甸、老挝、文莱会计发展水平较差。
(3)缺乏具有权威性的区域会计协调组织。在这一区域内比较有影响的会计组织是东南亚会计师联合会(AFA)。但由于会计环境的差异,使得AFA缺乏必要的权威。
(4)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矛盾。在会计国际趋同或区域会计协调过程中,会计的国家化与会计的国际化的矛盾始终存在,这也是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影响因素之一。
6、中国在中国—东盟会计协调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帮助会计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建立和完善本国的会计准则;
(2)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会计交流与合作;
(3)组织创建中国—东盟会计论坛;
(4)为东盟培养会计人才;
(5)加强对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理论研究。
(二)中国-东盟会计管制的比较
主要包括东盟各国会计监管的比较研究、东盟各国会计制度的比较研究、会计准则的内容与结构比较、会计基本准则的比较。总之,东盟十国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形式各不相同,内容体系也不尽相同。但是,国际会计趋同使许多国家的概念框架都与IASB的“编制与呈报财务报表框架”趋同。
1、国际会计准则对东盟诸国的影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意识到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转换成本,避免各国由于选择不同的会计准则引起的信息不确定性,由此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东盟各成员国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不同态度,以各种方式,纷纷加入接受或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行列。
2、中国与东盟诸国会计协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虽然已在进程之中,但中国与东盟的会计协调尚未提上日程,中国与东盟之间也还没有成立相关的会计协调机构。但是纵观东盟内部的会计协调过程,并比较中国的会计改革发展,可以发现两者进行会计协调具有一定的基础,那就是中国与东盟各国都意识到了会计与市场开放的密切联系,都在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充分注意了如何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特点。
(三)中国、东盟、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协调设计
1、会计协调目标的研究。中国-东盟会计协调不是中国-东盟会计标准化,而是指东南亚与中国各国会计规范和会计信息向接近的或一致的方向努力,是趋同化,先在区域内就一些基本的会计处理原则达成一致,在逐步细化,找出各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以IFRS为方向协调。
2、会计协调原则的研究。有关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基本原则有目标一致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环境适应原则、公正立场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导向原则、确保发展中国家利益最优化原则、区内外各国优势互补原则。
3、会计协调内容的研究。主要包括概念框架趋同、内容趋同、时间趋同、和改革AFA组织等方面。
4、会计协调策略的研究。在渐近平行式路径理论指导下,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我们认为应采取“借鉴、应用、推广、协调”的方法和程序为宜。
第四部分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东盟诸国财务环境的研究。财务环境是一个框架概念,包括一系列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财务环境对财务行为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这些条件不局限于财务方面,只要是能影响财务行为的各种因素,都应该给予考虑,这些因素可分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会计因素等。分析东盟国家的财务环境,应该从区域内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会计等方面入手,加以全面分析。
2、传统企业制度对其财务行为影响。东盟国家的财务行为深深地受到企业制度的影响,特别是传统企业制度,对财务行为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传统企业制度产生于落后的政治体制,难以有效的建立一种现代企业制度,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从而也就阻碍了区域内企业的相互交流与发展,更割断了区域内企业与区域外企业的交流与竞争。
3、东盟诸国资本市场中的财务风险研究。由于资本运动阶段的先后顺序,我们把资本市场的财务风险界定为六类,即资本配置风险、资本消耗风险、资本支出风险、资本复原风险、资本支付风险、资本市场风险,由于东盟诸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与不稳定性,使得域内资本市场的财务风险逐步加剧,在资本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上,财务风险都较为普遍。
4、中国在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策略研究。具体包括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国家在整个经贸和投资交流中的保障作用、建立一种有效的中国——东盟国家认可机制,提高经贸交往的效率。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成果的学术价值
研究东盟会计与财务问题方面的成果很少,该课题对东盟会计与财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添补了国内研究空白;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会计研究的领域,丰富了会计研究的视野,研究对国内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东盟会计与财务问题,甚至于其它相关问题奠定了一定基础。
(2)应用价值,包括社会影响和效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贸易区内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发展势头迅猛,在此情形下,对于无法回避的东盟会计与财务问题就日益凸显出来。
第一,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功推进与建设,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与投资必将出现质的飞跃,云南作为面向东盟的重要窗口和桥头堡,在相关投资贸易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进云南走向世界、走向东盟过程中,必然遇到相关具体问题,而投资贸易中的相关会计与财务问题也将突出地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面前。课题将为相关部门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证支持。
第二,为面向东盟的相关企业服务。对于同东盟投资贸易关系密切的企业,有关东盟会计与财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它们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阻碍企业投资交易中的会计与财务问题。而对于准备同东盟地区进行投资贸易的潜在企业,或需要进一步增大对东盟贸易或投资的企业,也需要了解和解决相关会计与财务问题。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面向东盟的相关企业的燃眉之急。
第三,为中国、CPA行业,特别是云南省CPA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一定支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趋势的发表,进一步推动中国CPA行业改革开放,并在国际竞争中做大做强我国CPA行业,使我国CPA行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相适应,中国CPA行业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此情形下,中国CPA行业不仅要走向发达国家,而且要不失时机地走向发展中国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优化我国CPA行业的全球资源配置,加大我国CPA行业“走出去”的步伐。而从未来发展前景和区域合作优势来看,走向东盟将是中国CPA行业进军发展中国家的最为重要的战略方向。课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前期研究,为中国CPA行业,尤其是云南省CPA行业走向东盟、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一定支持。
第四,2009年财政部颁发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财政部发布《路线图》,旨在倡导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促进IASB在会计准则重大修改中充分考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情形下,课题加强了对东盟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了解新兴市场国家的相关需求,这对推动中国会计水平发展,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趋同和区域会计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名称:中国—东盟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陈红
所在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主要参加人:佘晓燕、李旭、姚荣辉、余根亚、唐滔智
结项时间:2010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