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三个着力点
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意义

来源:云南日报 2024-07-01 10:06:46 【字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形态独特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对象性的独特价值理念的存在状态。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根本依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不断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找回、发展、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在新时代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聚人心、团结群众、引导社会的重要作用。

“两个结合”是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根本途径。第一,“两个结合”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精神。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独立自主也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领导中国革命需要走自己的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同样需要走自己的路,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独立自主都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独立自主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被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并且强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第二,“两个结合”坚定了文化自信。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带领中国人民勇立潮头,成功应对化解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强烈的文化自信是其中不可或缺而又极端重要的原因。“两个结合”中的“第一个结合”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而“第二个结合”则为夯实文化自信根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创造性地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原创性概念,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也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和评判者。巩固文化主体性,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推进文化创新创造的过程中,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必然要求。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陶凤丽)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四理’进路研究”(2024J0696)的阶段性成果]

打印页面      |     分享到: